\n 不论是在招投标前发生的,还是招投标时发生,或者是中标后在施工过程被发现的,哪怕是在工程结束后被发现的,都应严肃查处,并实行终身追究制。\n \n\n \n \n\n 近日,从南国早报获悉,15家工程公司报名参加玉林市万花楼项目某片区房屋拆除工程的竞标,但来到现场查看项目情况时,投标人却发现,标的物已被拆除了一大半,新建的主体建筑也已动工。这个招标会因此受到15家投标公司的质疑,认为招标书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并怀疑他们“被陪标”了。\n \n\n \n \n\n 项目还没招标,却已经开了工。这样的招标显然是做做形式,因为之前有关部门肯定已确定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如果不经有关部门同意,怎么可能任意进场施工呢?怎么敢把标的物拆除呢?如果没经有关部门同意自主进场施工,拆除标的物,不但拿不到工钱,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施工单位显然不会去做这种吃苦不讨好的赔本买卖。从这一点来看,施工方肯定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并早已订好了协议。 \n \n\n \n \n\n 那么早已发包出去的项目为何还要故意拉来15这家工程公司来“陪标”呢?是因为不走形式不行。现在工程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如果没有招标,意味着资金等无法落实,即使完工了,也无法拿到合格证。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的招投标早已沦为形式。只是玉林的这个项目做得太明显了点,被人看破了而已。 \n \n\n \n \n\n 项目某片区房屋拆除工程预先设定施工单位外,很多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抬标”的,有“围标”的,也有“陪标”的,也有人故意向投标方透露中标价的。有的暗中内定施工企业,有的几家投标单位通过事先商定,联合对招标项目的一个或几个招标标段用一致性报价、压价或抬价等手段串通报价,以达到排斥其它投标人,控制中标价格和中标结果。几家投标企业通过私下约定,要么轮流坐庄;要么陪标补偿;要么挂靠垄断。总之,在普遍缺乏诚信机制制约的投标市场中,各种串标形式五花八门,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让人防不胜防。而且令招标机构无奈的是,很难找到这些企业串标的证据。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有人出事后或者串标企业“分赃不均”,关系破裂时,才能让真相曝光。 \n \n\n \n \n\n 招投标的意义在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工程还没招标,就已确定施工单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招标的本质和意义。它不仅直接损害了有关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并妨碍市场竞争机制应有功能的发挥。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不经招标就已开工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利益关系。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对这类不按规定招投标的行为,必须一查到底,对相关责任人从严从重打击。 \n \n\n \n \n\n 这次玉林市万花楼项目某片区房屋拆除工程没按规定进行招标,是被无意中发现的。可以想像,如果负责该项目招投标的有关部门安排更慎密一点,可以很难被发现。因此,这一事件提醒有关部门,要对各种违法违规招投标等保留永远追究权。不论是在招投标前发生的,还是招投标时发生,或者是中标后在施工过程被发现的,哪怕是在工程结束后被发现的,都应严肃查处,并实行终身追究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违法违规招投标者惶惶不可终日。此外,还应加强招标代理、招标公证等中介的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n \n\n \n \n\n 来源:中国江苏网\n \n\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