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整改审计查出的预算执行等问题,推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听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汇报,要求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确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持续为企业减负助力经济升级。\n \n\n\t \n \n\n\t会议指出,管好用好公共资金资源,对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日前,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已向社会公布。下一步,要针对审计查出的政策不落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限时按项逐条推进整改。一要以整改为契机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营改增等改革措施落地,抓紧落实化解过剩产能、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和项目。二要强化“三公”经费和扶贫、医保等民生领域资金管理,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风险防控,严防公共资金“跑偏”或沉淀。三要构建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屡审屡犯现象,坚决杜绝整改造假。四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整改不力和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问责。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整改结果要于10月底前报告国务院,并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后向社会公开。\n \n\n\t \n \n\n\t会议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核准项目数量减少90%以上,据抽样调查办理时间也缩短90%以上,相关改革举措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有力促进了补短板、惠民生。会议要求,要进一步聚焦对投资主体的不合理束缚加大改革力度。一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多证合一”、放宽社会领域投资等方面加快取得新突破。进一步简化项目准入和报建审批,尽快推开规划、建筑、人防、消防等“多图联审”、“多评合一”。二要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全过程服务,以“企业网上告知+政府在线监测”取代准入审查。对不依法履行信息告知义务的,建立异常名录制度,落实企业守法诚信主体责任。三要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各类投资,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引导政府出资的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四要出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法规政策,营造公平法治环境,对在国内注册的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n \n\n\t \n \n\n\t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丁伯康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更加明确了国家力促经济“由虚转实”、放宽社会领域投资的政策导向。这不仅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同时对于激活社会投资、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亦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n \n\n\t \n \n\n\t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张继峰认为,会议内容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通过PPP模式盘活政府手上有稳定现金流的存量资产,解决新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项目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地方政府要拿出诚意,拿出优质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三是通过PPP模式回笼的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等领域,把“钱花在刀刃上”,并且通过“建设—盘活—新建设—新盘活”的递进式投融资模式,实现良性循环。\n \n\n\t \n \n\n\t来源:PPP头条\n \n\n\t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