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果
“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而在此前一天,即11月23日,朱高峰刚刚带领国家制造强国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在成都考察评估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专家组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调研,一致认为成都在高端产业、人才聚集方面优势突出,发挥试点示范作用责无旁贷,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专家组点赞成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提出的“三步走”目标,其中第一步是到2025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而此次专家组在成都的调研,正是希望评估成都的制造业实力是否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匹配。
在一天的走访中,专家组考察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公司、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成都科学城等。这些项目属于制造业的不同领域,代表着成都庞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一隅”。
如在被誉为西门子工业4.0样板的西门子成都工厂,专家组见到了全球顶尖标准、先进制造的样本。
在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西门子成都工厂内,绝大部分的生产工序都被机器人代替:机器人能实现零误差地取递物料,放至传送带。通过信息和数据的交换、计算,每10秒钟就可以生产一个产品,每年能生产5.5亿个元器件。
西门子成都工厂总经理李永利对专家组介绍,这里是世界上最低产品缺陷率的工厂之一,而且每一个不合格产品都全程可追溯,工厂产品合格率高达99.9986%。成都工厂已成为西门子在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工厂,也是继德国和美国之后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大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
“我在江浙沿海的制造业主要城市考察过多次,但这样高度智能化的工厂还是第一次见到。”其中一位专家组成员发出这样的感叹。
而在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组仔细考察了“成都制造”的实力——这里生产的超薄TFT-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玻璃,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4.5代液晶玻璃基板产量380余万片,产值4.2亿元。从研发、设计到产业化运作,全部依靠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专家组一边考察,一边向厂方负责人发问,而所见所闻,都将成为成都市是否有资格当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判断标准。
朱高峰表示,随着技术条件改善、吸收先进城市经验教训等,成都具有后发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表示“收获很大”,他说,成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突出,“我看了好几个城市,成都的人才、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成都试点示范‘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院长、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新亚还补充到,成都特点在于军工企业、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科教资源优势明显。
坚持工业强基
在专家组“点赞”成都制造业优势突出的背后,是成都的默默努力。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外招商引资、争取国家大项目布局、培育壮大本土企业等多种方式,引进培育了一汽大众、东风神龙、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英特尔、华为等多个重大项目,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制造业水平明显提升。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通过对成都发展进行综合研判以后,认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现代城市崛起的必由之路;提高制造业水平,加快工业发展是成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工业强基行动,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3+N”工业空间布局、开展工业“竞进拉练”、召开创新创业交易会等方式,狠抓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工业投资增长,加大工作力度,利用成都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突出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十二五”时期,成都市工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056亿元,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列副省级城市首位,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6位。
进入2016年,成都获批为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提出了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掀起了新一轮的工业投资新高潮。”成都市经信委负责人称。
成都示范什么?
李德群认为,尽管成都有很多一流产品,但也有很多国外装备和软件,“这是国内很多城市的共性,表明目前中国仍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
进一步讲,李德群认为,成都在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的时候,就肩负着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探索路径,“希望通过试点示范,不仅看到工业产品有多一流,还能看到尖端的国产装备和国产软件。”
成都在未来示范什么?成都市经信委负责人称,成都提出将重点突出“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这一内容,大力推进具有成都特色的三大创新试点:即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
具体来说,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在深化改革、产业竞争、创新创业和内陆开放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举例而言,在产业竞争方面,成都已建成包括38个大类、184个行业细类的完善的综合工业体系,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机械四个千亿集群,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如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维修为一体的产业链。军民融合领域,成都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国内多数军工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均有布局。目前,拥有各类军工企事业单位近400家,数量约占全国的7%、全省的75%以上。
同时,成都提出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进一步突出成都制造业创新发展比较优势,聚焦“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目标,以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为主线,打造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实施军民深度融合体制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产业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健全人才支撑、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三大基础支撑,形成“1133”战略架构,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成为中西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城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甚至更大范围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成都制造业水平还将更上一个台阶。成都也力争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上述成都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