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上周五(21日)宣布不对称降息引起市场关注,被认为是应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必须之举。实际上,引起市场侧目的还有国家发改委近一个月的频频动作。据统计,国家发改委近一个月的时间连续批复了金额高达760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的16条新建扩建铁路和5个机场项目,以及11月4日正式开工的投资金额达683亿元的3项特高压工程。显然,无论是央行突然宣布的不对称降息,还是发改委连续批复的金额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都反映出中国经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下滑压力巨大。 \r\n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滑压力不断加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低于去年四季度的7.7%,二季度虽然略微回升至7.5%,但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速度再次回落至7.3%,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仅为7.4%,明显低于去年的7.7%,要实现年初提出的7.5%增长目标的难度很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增长、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内过度下滑成为当前以及明年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 \r\n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对于消费,由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居民社会保障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消费增速短期内仍将难有显著改善。因此,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将难有明显效果。对于出口,虽然欧美经济复苏以及国内的出口补贴政策一度提高了中国的出口增速,但由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依然暗淡,日本经济再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形势依然难言乐观。在消费、出口难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增速的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投资再次成了中国政府稳增长的唯一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以及房地产投资。虽然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等各种政策手段以求提振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投资增长,但效果甚微,房地产投资增速仍旧持续下滑。而国内的制造业当前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投资也愈加谨慎。在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因市场需求不足而不断下滑的当下,政府唯一有把握提升的便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虽然本质上这种刺激政策依然是在走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但当前的投资项目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 \r\n从发改委近一个月频繁批复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来看,中西部地区更受青睐。这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有鉴于此,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r\n此外,“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也要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更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安邦(ANBOUND)此前曾指出,从政策层面看,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就是一个政策工具、一个政策题材,它在关注新丝绸之路、对外投资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很多“一路一带”的投资建设计划,落地都在中国国内市场。我们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推进是央行突然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r\n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发展战略的调整,还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推进,当前推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都需要更多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我们认为,当前投资项目的集中批复是在为明年及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环境。 \r\n发改委近一个月频繁批复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是在国内发展战略调整以及“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推进背景下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为当前及明年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