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推行一年多来,政府已经取消下放近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权,但仍任重而道远。 \r\n《第一财经(微博)日报》今日报道称,当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094个小类,不需要审批的有233项,占21.3%;其他861个类别都需要审批,占78.7%,分布于设立阶段或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也就是说,目前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的仍有近八成需要审批。政府放权的速度和力度虽有目共睹,但从放权品类看,涉及到投资领域的审批仍然冗杂。 \r\n权威人士分析称,目前所下放的权力大多集中在“外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涉及重点经济行业的审批下放将从今年开始逐步深入。今年开始的放权将真正啃“硬骨头”,将逐步从文化等领域深入到重点行业审批权的改革。 \r\n为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简政放权”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当头炮”。 \r\n去年3月,李克强上任后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r\n接着,自2013年5月17日以来,国务院先后五次下发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决定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并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r\n截至目前,加上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取消下放的52项,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68项。数量之多,速度之快,超出人们预想。 \r\n目前看来,“简政”的效果已经显现,工商注册数量的提升和一系列便民政策有所印证;而更受关注的“放权”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r\n“简政放权极易变为‘数字游戏’,边减边增、明减暗增。此外,先取消和下放的往往是容易消减的项目,接下来的才是与部门核心利益息息相关的‘硬骨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 \r\n《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指出,相比中央“说放就放”,地方简政放权存在着更多细节性的问题。 \r\n“中央有些权力放下来了没人去做,地方有些权力放出去了有人没事可做。”一名中部省份的发改委人士坦言,由于地方的差异性以及权力纠葛,很多地方简政放权依旧不在“轨道”,这一情况急需改变。 \r\n据悉,为了狠抓政策落地,国务院6月6日发出通知,部署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此次督查将以国务院名义组成8个督察组,其中,4个督察组分别负责督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另4个督察组分别负责督查部分省(区、市),而“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是国务院通知所列“督查重点”的第一条内容。 \r\n在过去的“放权”改革中,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取消、下放和转出了一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取消了部分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人社部等部门取消了一批资质资格评定、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改革始终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对于下一步的简政放权,专家也都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r\n有研究人士指出,从比例来看,关系经济的投资领域数量肯定是最多的,因此决定未来放权将更多集中在这一领域。不过不少专家也强调,政府并非管得越少越好,“管放结合”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