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半年印象(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r\n 本报记者 牛一兵 刘建林 李泓冰 禹伟良 \r\n 上海洋山港。海天无涯,一桥如线,将中国经济最敏感的触角伸向太平洋,每年1400多万标箱集装箱在这里吞吐,联通天下。 \r\n 短短几年跃升“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不再是上海最热话题。人们念兹在兹的不仅是货物,更有配置全球航运资源的能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块国家“试验田”,激发出制度创新的巨大空间。 \r\n 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从去年9月29日自贸区挂牌至今,这里看不出“推地刨坑、拔地而起”的外在变化,然而,静水深流,一场“润物无声”的内在变革,正在激荡。 \r\n “一个‘试验’,至少省了一个亿。”走出中银大厦,高晓丽一脸轻松。但时间倒回几个月,她的心情堪称“晚风斜日不胜愁”。 \r\n 今年3月,承建并经营着洋山港的上港集团(4.45, -0.06, -1.33%),100亿余元债务集中到期,身为集团资产财务部总经理,高晓丽早就开始紧张筹钱。自贸区试水的跨境人民币融资新政恰逢其时,中国银行(2.61, 0.01, 0.38%)等数家银行在全球找寻最便宜的资金,不到一个月就落实67亿元。 \r\n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聚焦投资管理、贸易便利、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四大领域先行先试,半年来自贸区上演了一部热播“连续剧”,让无数高晓丽们惊喜连连—— \r\n 一纸清单,挠到了最痒处,一夜走红:共和国史上第一份外资管理领域的负面清单,在自贸区挂牌当晚问世,迅即撩动市场激情。2014版“清单”,正在加紧编制。 \r\n 一出金融改革重头戏,协同突破,掷地有声:2个月前,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5项金融细则“靴子”密集落地;“一行三会”51条改革举措大部分进入操作实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被视为自贸区最核心的金融创新举措,也将推出。 \r\n 一场服务业开放,超越世贸组织承诺开放领域,引人瞩目:23条开放措施中,22条可以实施、138个具体项目落地…… \r\n “不栽盆景,而是种苗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自贸区所有制度、规则,所有改革举措都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实现可复制、可推广。 \r\n 民企来了!跨国巨头来了!自贸区半年设立企业7700多家,相当于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20余年的数量。投资及创业激情如此井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惊呼没想到,“看来人们更看重制度红利啊!” \r\n 同世界上其他自贸区一样,上海自贸区改革,少不了营造“境内关外”的贸易便利环境,但重心在于探索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r\n “我们做得很有味道。”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看来,这半年在自贸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界定,找到了具体抓手、路径。“是否进清单,厘清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只要我们不断把清单理清、缩短,提高透明度,就可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r\n “原来我们只想推开一道缝,人家却为我们打开了大半扇窗!”开放倒逼改革,精髓是简政放权,是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关部委壮士断腕:增值电信8个领域,上海方面希望开放两三个,工信部开放了7个;货物入区通关时间缩短2至3天;领到营业执照等证照缩短到4个工作日内…… \r\n 上海市委常委、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一直琢磨几个问题:“没有参照物,没有先例;既要做点压力测试,也要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先行先试,不能自拉自唱;要于法有据,不能有思维定势……”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目睹蛰伏已久的改革潜能被点燃,颇感自豪,“站在离世界最近的地方,顶着‘鸡蛋’跳舞,担着使命奋楫,历史或将写下:‘自贸区,改写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中国开放新起点’。” \r\n 五问自贸区 \r\n \r\n 这枚“爆竹”究竟响不响(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r\n“在这拿地搞开发,有优惠政策吗”; \r\n“承担中国改革‘最后一击’的爆破手”; \r\n不过是“一种小尺寸开放”,像“一枚难响的潮湿爆竹”; \r\n…… \r\n 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孕育到初生,“被打量”注定如影相随。 \r\n 有两眼放光的兴奋——自贸区概念股反复活跃,“大妈”抢注“壳”公司,“纽伦沪”全球金融格局似乎指日可待;有报以冷眼的失落——总体方案并非“优惠政策大全”,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立等可取”,“唯一成果似乎就是一个混沌的局面”…… \r\n 上海自贸区这枚爆竹,究竟是潮了,还是响了?本报记者怀揣问号,通过近十天实地调研,倾听自贸区人坦然应答。 \r\n1.“到底是在试验开放,还是在试验管制?” \r\n \r\n ——客观评判松与紧 \r\n 自贸区“苗圃”试种的“第一株”,就是负面清单。 \r\n 这份清单公布即遭吐槽:就是把正面清单反过来点一遍,禁止类别不减反增,“试验区是在试验开放呢,还是试验管制呢?” \r\n 本报上海分社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撰写的一篇舆情分析报告,统计了媒体、专家的观点分布,结果超过八成认为清单还需优化。 \r\n 迈出的貌似一小步,但“非禁即入”的理念创新,则是锐意改革的一大步。如今,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风靡全国。 \r\n “对负面清单,很多人去年3月前都没听说过。”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坦言,自贸区将此作为制度创新关键内容,就是为与国际规则体系相衔接探路。 \r\n 上海自贸区的一个“聪明之处”在于开了一个各部门最容易接受的清单,“今后努力做负面清单的减法,不断减也就不断开放”。 \r\n 自贸区成立后,新增企业外资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从开始2%至3%,上升至今年3月的8.5%。“透过自贸区,我们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信心十足。”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兼自贸区支行行长张晓萌如是说。 \r\n 2.“各项政策细则,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r\n \r\n ——冷静看待快与慢 \r\n 微信上流传的“关于上海自贸区的10句抱怨”,集中在嫌慢、嫌烦:“自贸区各项政策细则,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r\n 有意思的是,不少受访企业却相当宽容。 \r\n 全球轴承供应巨头斯凯孚集团的分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洁,正沉浸在保税与非保税商品分类监管从“物理围网”到“数据围网”转变的喜悦中,这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她笑对“慢”的抱怨:“任何变革管理,都需要平台期,不可能直奔结果。” \r\n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财务金融部高级经理杨军,则初尝中国首单境外借人民币的甜头,通过中行在澳门银行融资,至少省了100万元财务费用。他说:“自贸区政策出台相当密集,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 \r\n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用“一快二慢”评价有关航运的政策效果,“负面清单方案出台快,航运企业市场反应慢,政策的后续配套也比较慢。” \r\n 外界的“失望”,很大程度源自金融领域。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认为,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分步施行。“从金融本身改革看也许不快,但从服务实体经济而言,自贸区金融创新还是比较快的。” \r\n 3.“是改革者的试验田,还是投机者的乐园?” \r\n \r\n ——辩证把握热与冷 \r\n “先放一个篮子”,是一些投资者的心态。上海自贸区揭牌至今陡增7700多家企业。“这里是改革者的试验田,还是投机者的乐园?”担心不无缘由。 \r\n 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r\n 试在上海、意在全国。从审批到备案,从“先入区、后报关”到“先照后证”,自贸区着眼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试验,激发了企业无限的创业想象空间。 \r\n 放权、开放,并非放任不管。 \r\n 3月1日起,企业无需年检,却需要按规定期限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 \r\n 金融监管者在各种场合强调,自贸区金融创新绝不是金融的“自拉自唱”,绝不能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r\n 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已具雏形。正如上海市委常委、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所言,“准入方面不必多管制,维护市场秩序、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措施,倒是应该加强。” \r\n 4.“自贸区能给国家几张王牌?跟百姓啥关系?” \r\n \r\n——理性预期近与远 \r\n《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日前颁布。对这一中国大陆首部自贸区仲裁规则,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评价“既是制度创新,又是构建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而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李志刚则兴奋地说:“自贸区给了国内仲裁机构一个机会!” \r\n兴奋的背景,是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可能面临“二次入世”的挑战。 \r\n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如今面临重塑,“上海自贸区能给国家几张王牌?”自贸区人重任在肩,主动对接国际新规则,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国内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r\n戴海波认为,投资准入只是起步,今后在行政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方面推进改革会更难,但也更有意义。“今年我们将推出38项重点工作,这三项名列其中。” \r\n“自贸区跟咱普通老百姓啥关系?”答案就在身边。应运而生的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以来已销售3万件境外商品。自贸区首家中外合资旅行社已获批出境游执照。今后,经由汽车平行进口、老百姓有望以更合理价格买车,可读洋职校、找洋律师打官司、享受洋腔呼叫中心服务…… \r\n5.“会不会高开低走,甚至无疾而终?” \r\n \r\n——准确观察动与静 \r\n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明确提出申报自贸区,留给上海的改革“窗口期”越来越短。人们担心:“会不会高开低走,甚至无疾而终?” \r\n“压力很大,第一年就要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简大年认为,新制度并非一般性管理措施或管理办法的变通,必须真金白银,且有一定引领性。 \r\n与以往开发区高楼拔地而起的外在变迁不同,自贸区是激发制度创新内生动力的一场革命。即将颁布的上海自贸区条例,则是自贸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改革于法有据,不确定性就减少一分。 \r\n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详解了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三个层次:“第一条是‘废’,凡不能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精神的,一律废除,这容易做到;第二条是‘改’,如行政审批制度、海关监管制度、企业登记制度改革,有一定难度;第三条是‘立’,即制度创新,这是核心、是难点,也是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既要有智慧,也要有勇气。” \r\n“试验区允许试错,但试错也要有底线思维,不能出现系统性、颠覆性的错,引起对改革的重大非议。”上海市市长杨雄道出自贸区人的“改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