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改革正在加速推进。为了打破油气管网的高度垄断经营状态,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在互惠互利、充分利用设施能力并保障现有用户现有服务的前提下,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开放使用油气管网设施。 \r\n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监管层明确表态要打破垄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要真正打破垄断,需要从更高层面将油气管网从油企中拆分出来。只有完全独立,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实现“无歧视”。 \r\n当前,作为油气领域的重要环节,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主干油气管网处于高度垄断经营状态,部分省份也出现了天然气管网由地方企业垄断经营的现象。 \r\n近年来,我国油气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从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油、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油气产品终端销售业务,上、下游市场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对于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需求日益凸显。 \r\n《办法》规定,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的范围为油气管道干线和支线(含省内承担运输功能的油气管网),以及与管道配套的相关设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r\n安信证券行业研究员表示,此次政策出台有利于打破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在油气管网设施的垄断,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同时,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际是要求实现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布局的管网系统,对于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上游生产和销售企业获得进入管网的许可,将显著降低运输成本,扩大销售半径,尤其是西部的非常规油气生产企业获得了方便的输送通道,生产和投资积极性将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