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于国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启动前期研究 \r\n “十三五”保障房建设或将倾斜特大城市 \r\n 李乐 \r\n 先于“国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下称“十三五”)的编制工作,作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已经部署地方政府开展“十三五”期间住房保障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已经被列入住建部2014年将要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r\n 在完成“十二五”期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有望进行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人口密集、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大型、特大型城市,或将在保障性住房开工、建成总量方面进一步提高目标和力度,相关配套政策也有望倾斜。 \r\n 2011年~2013年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总计开建2490万套,基本建成1557万套。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前三年完成了住房保障的基础之后,“保障性住房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与科学”,已经进入中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和问题单。 \r\n 提前启动 \r\n “住建部已经向我们部署了‘十三五’期间保障房建设规划的有关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开展前期研究论证。”1月1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表示,根据住建部的工作部署,山东省将于近期启动“‘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 \r\n 山东省的情况并非个例。陕西、天津、山西、河北省等省、直辖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官员,均向记者证实了住建部部署这一工作的消息。其中部分省、直辖市已经开始要求下辖市、区就“‘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汇总有关材料,以便开展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r\n 记者了解到,住建部部署的“前期论证和研究”包括“十三五”期间“住房保障应保人群的情况”“两个五年规划期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衔接情况”“融资、运营、分配等方面的创新”等。不过,住建部并未向地方政府明确这项工作具体的时间要求。 \r\n “十三五”是“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简称,时间为2015年~2020年。由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大量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均划定在2020年,因此,作为“民生领域施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至关重要。 \r\n 接近住建部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住建部部署“‘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实际上已“提前”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中国中央政府尚未开展统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论证和研究工作。 \r\n “提前启动前期研究和论证的工作,应该也是为编制整体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准备”,他向记者表示。 \r\n 布局调整 \r\n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针对住房保障领域提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一要求将被作为原则,在“‘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和论证”中贯彻。 \r\n 山东、天津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官员均向记者证实,在部署“‘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和论证”的有关工作时,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特别强调了地方政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十三五”期间本地保障性住房的任务目标。 \r\n 2010年,国务院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并要求地方政府每年上报当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基本建成的住房套数任务,并进行考核。在此期间,不少地方政府均“超量上报”了有关目标,并开工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十二五”初期设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 \r\n 这也为“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布局和结构的科学优化提供了基础。在部署开展“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的过程中,姜伟新表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任务目标,中小城市可以合理安排“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和目标;人口密集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可以适当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和目标,以满足住房保障应保人群的住房需求。 \r\n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轮候的家庭,有望在2015年全部解决“应保人群”的住房需求。而这一数据还是在北京市对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的。 \r\n “倾斜”方向 \r\n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改革。首先要继续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解决保障性住房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通过改革调整,使群众更方便、更便捷地享受到住房保障制度。 \r\n 在2013年年底的轮候人群应保需求至少要在2015年才能全部实现“尽保”的同时,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开工和建成仍保持着“历史高位”。与此同时,为解决住房问题,北京市还推出参与保障房轮候家庭可以优先购买的两年约6万套的“自住型改善型商品房”。尽管如此,认购比例仍高达1:40。 \r\n 为了确保财政实力相对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完成保障性住房开工、建成指标,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实现针对中西部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转移支付3000亿元人民币。 \r\n “应该说,‘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确实在扶持中西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补齐了中西部地区保障性住房基础的‘短板’。从未来的情况看,大型、特大型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住房保障应保人群‘尽保’的压力也比较大。”前述接近住建部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 \r\n 2010年,在中央政府确定“十二五”期间开建3600万套保障房任务目标的同时,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配套政策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扶持。目前,住建部已经开始考虑,在“十三五”期间要求大型、特大型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同时,采用何种配套政策予以扶持更为合理。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最终结论。 \r\n “用补砖头的方式进行住房保障,是二战之后重建欧洲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在特殊时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但是,在此后,欧美国家开始改用补人头即发放补贴的方式,进行住房保障,实践证明是最成功的,但是我们现在仍然坚持补砖头的方法,我认为,补人头应该是‘十三五’期间最有效的手段。”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微博)向记者表示。 \r\n(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