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000002.SZ)或许快要结束它在住宅工业化上十多年的孤独之路,因为有更多的伙伴加入了。 \r\n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来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助理总经理时宇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近来建筑工业制造商加大投入,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开始试水。 \r\n 在近日举行的2013 GBC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上,远大工业住宅有限公司(下称“远大住工”)总裁唐芬对记者表示,远大住工到2015年的年产能将达5000万平方米,公司也正式将上市融资提上了近两年的议程。 \r\n告别冷寂 \r\n “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万科在十多年前就将住宅工业化提上日程。在大多数房地产商还处于概念阶段的时候,万科已经启动“千亿计划”斥资派驻员工东渡研修。 \r\n “现场不会有堆场、吊装,主体建造只需要十来人,没有人声嘈杂。”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桦如是描述发端于日本的住宅工业化,意即建筑工业化。 \r\n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住宅工业化业务板块仍未对万科的业绩产生实际贡献。在许多人看来,万科在这块的巨大投入和产出的落差,使其更像是一个踽踽独行的理想主义者。 \r\n 但情况正在发生改变。8月15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土地供应、容积率奖励、产业扶持资金等多个方面为建筑工业化提供政策支点。 \r\n “2013年下半年规定不少于20%的装配式住宅,2014年不少于25%的装配式住宅,2015年不少于30%的装配式住宅。”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住房监管处副处长孙坚表示,他们预计,到2015年,每年将新增装配式建筑近500万平方米。 \r\n“用工业化的概念可以拿到更多地,各地政府都慢慢倾向于将审批地和建筑工业化挂钩。所以虽然开发商看上去前期投入多,收获不大,但实际上还是有收益的,而且这对于塑造企业形象也有好处。”一名建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r\n 在全国范围内,30多家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已经落成。沈阳、安徽、深圳等多地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政策。 \r\n “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没有引导,但现在,大家的步子都迈得很快。”宝业集团(02355.HK)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南建设一名人士也表示:“大家都在抢占市场,因为这是可预知的市场。” \r\n 上海城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和绿地集团在江苏地区的工业化项目正在意向探讨过程中,而集团下属房地产公司城建置业在浦江镇的大型居住社区也采用了工业化建造,预制率可以达到50%~70%。 \r\n 上述上海城建内部人士认为,上海政策出台,全国各地也应该会逐步出来。 \r\n 杭萧钢构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刘中华对记者透露,目前杭萧钢构的钢结构住宅工程项目也已经在和河南许昌本地的房产商探讨中。“我们也已经开始和一些主流房地产商接触。” \r\n 唐芬告诉记者,目前金地集团(600383.SH)、花样年(01777.HK)、万科、绿地集团、保利地产(600048.SH)等都在与其洽谈工业化项目。目前,远大住工在建的工厂有20家,其总投资30亿元的临港现代建筑产业园已在筹建阶段,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能300万平方米,可实现产值约80亿元。 \r\n “用工业化方式来造房子,房地产企业操心少了,和施工单位扯皮打架少了,预算就是决算。”唐芬说。 \r\n 三湘股份(000863.SZ)董秘徐玉亦对记者透露,他们已经接触了一些建筑工业制造商。“我们考察了远大住工,目前在研讨阶段,有项目准备用他们的。” \r\n “建筑工业化肯定是一个趋势。”徐玉说,“土地价格那么高,如果能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那就是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r\n 徐玉告诉记者,如果只是计算预制构件等直接成本,和传统建造成本差不了很多。“但这里面还有间接成本,哪怕只是缩短一个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节省。” \r\n 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开始关注建筑工业化这一被冷落了十多年的领域,既缘于政策全面开启的期许,也与实在的成本压力有关。 \r\n“最直接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前几年还有人质疑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现在已经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建筑工地上已经看不到年轻的脸孔,当这些年纪大的人老去的时候,谁还愿意进行这种劳作?”唐芬说。 \r\n 数据显示,到2015年,国内15~64岁的劳动人口达到绝对饱和,此后逐年下滑。 \r\n 唐芬认为,以中国建筑产业年产值13.5万亿元计,建筑工业化的空间十分巨大。 \r\n标准缺失成最大制约 \r\n 但在不少人认为行业已经告别冷寂变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有开发商选择观望。 \r\n “最主要还是建筑工业化的各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大部分仍没有制定。”一名开发商对记者表示。 \r\n “建立地方标准的地区很少,对于各种技术体系适用的结构也没有相关规范。”江苏元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标准,政府就无法验收,开发商就比较难用。 \r\n 宝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樊骅认为,在建筑工业化领域有多种技术体系,每个体系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支撑。但在一条产业链上,很多企业只是涉足某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有很多这方面标准的缺失和走样。 \r\n “在地方标准的制定上,政府还是略显保守,可能是出于安全的原因,一直在编制过程中。”中南建设一名负责人表示。 \r\n “企业都在推,把企业标准规范成国标。”上海城建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城建已经在和上海市建交委洽谈,关于预制构件的验收标准争取在今年出来。 \r\n 一位开发商代表告诉记者,万科等企业一直在谋求建立标准。 \r\n 除此以外,开发商的顾虑还包括了购房者认知等问题。“传统观念很难一下子接受,老百姓会认为拼装的不安全。另外就是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一些连接结点的构件,防水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进口。”中南建设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r\n 另外,也有人对工业化建造成本存在疑虑。龙信建设一名人士告诉记者,工业化的项目普遍还是比传统项目每平方米贵300元左右。 \r\n 不过唐芬表示,目前远大住工的工业化建造成本已经可以和传统的施工方式基本持平。“而且如果算质量和时间的综合效应的话,随着规模的扩大,应该说比传统的施工方式会降低,而且成本呈不断上扬的趋势,有我们(成本)下降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