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7月15日举行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保持全年货币信贷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需要“金融部门在优化信贷结构中腾挪信贷资源”。 \r\n“银监会要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措施,不仅要考核贷款比例,还要考核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服务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并将总体目标任务和具体考核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期考核,按月通报。”马凯表示。 \r\n当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同一会议上表示,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小微企业的获贷率达到85.71%。 \r\n截至2012年末,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达1184.05万户,占比23.22%;获得综合金融服务(含存款、结算、理财、咨询等)2401.75万户,占比47.09%。 \r\n不过,以上数据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比,还明显不相适应。 \r\n马凯表示,“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门槛高、限制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担保、信用、信息等中介服务体系发育不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使得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的问题,另外,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掣肘小微企业发展。” \r\n央行要尽快建立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 \r\n“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马凯在讲话中指出,通过第三方提供信息和增信服务,从而形成“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举措之一。 \r\n马凯认为,解决“两缺问题”,一方面是要通过平台建设和机制安排,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交易等信息记录下来,使之规范化、数字化、公开化,成为“银企双方的共享共知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重点动员各方力量,健全和完善增信机制”。 \r\n“对此,人民银行要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地方政府要搭建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注册登记、人才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节能环保等信息资源;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拘泥于财务指标等‘硬信息’,注重用好人才技术等‘软信息’,专门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提高信用评价的真实性。” \r\n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统“挂一漏万”,只靠收集金融信息,不足以让金融机构获取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增信”也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只是把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银行转移到了担保公司和增信公司上。“归根结底,只有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r\n马凯还要求“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起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银监会要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 \r\n尽快开启创业板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 \r\n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成长的“短板”。15日,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 \r\n“银监会在机构业务准入、风险资产权重、存贷比管理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 \r\n此外,马凯还对银监会提出要“积极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向常态化发展,并制定相应办法,将资产证券化腾挪出的信贷资源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r\n马凯要求证监会“要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开启创业板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推进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向全国延伸,完善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r\n另外,国务院组织的小微企业金融调研还发现,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小微企业最缺的是“资本募集和长期投资”。 \r\n对此,马凯亦要求证监会“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业务重点”。 \r\n调研还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收费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雪上加霜。马凯表示,“必须抓紧进行清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