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告
|
|
|
|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
|
|
|
“不差钱”的中国为何出现“钱荒”
|
发布时间: 2017-05-26 |
如何看待“中国6月份的信贷紧张”,它将有哪些影响,它与美国或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有无关系?全球前两大经济强国的一举一动,世界舆论极为关注。 \r\n \r\n 近期以来,中国资金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6月20日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利率再次全线上涨,达到惊人的13.44%,创下历史新高。就在银行间市场“钱荒”同时,沪深股市全线下跌,投资者开始纷纷减持手中资产,股市资金流出明显增加。债市也陷入了“钱荒”的困境,一周前,继农发债流标之后,新发的9个月期国债重蹈覆辙。 \r\n \r\n 中国真的陷入了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回答是否定的。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万亿元。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充裕,不少机构和个人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各类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房地产市场活跃,房价持续走高,社会游资抢购黄金被套,仍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民间借贷依旧活跃。这些数据和现实情况说明,中国“不差钱”。 \r\n \r\n “不差钱”的中国为什么出现了“钱荒”?目前的流动性危机,表面上看,与银行面临季末考核,对资金需求较大,各家银行较为惜借有关。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但从根本上看,近年来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运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注入的资金其实并没有都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大量的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套利,不断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除此之外,具有规模优势的国有企业以及一些过度圈钱的上市公司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由此可见,目前的“钱荒”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所导致的,而是过去几年金融体系借助国内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金融资产过度膨胀在一个时间点的集中爆发。 \r\n \r\n 不可否认的是,眼下中国的“钱荒”多少也与美国拟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热钱流出的预期有关。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见效,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比较明显,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是必然的选择。而一旦美国实施量化宽松退出战略,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以及资产价格必会受到新一轮冲击。对此,世界各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因为暂时的“钱荒”而释放流动性,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r\n \r\n 中国经济“不差钱”,缺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保障;中国股市“不差钱”,缺的是信心和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这些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目前的“钱荒”是暂时的,暴露出的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而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将是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需要破解的大课题。(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r\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