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告
|
|
|
|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
|
|
|
温家宝称强制农民上楼失去现代农村风光
|
发布时间: 2017-05-26 |
综合新华社、央广新闻报道 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r\n \r\n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视频:温家宝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馆60周年座谈会 \r\n \r\n 冯骥才 古村落进入消亡加速期 \r\n \r\n 温家宝:骥才同志,对保护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做了很多工作。他讲的古村落,我相信是他关注的各种应该保护的遗产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听听他的发言。 \r\n \r\n 冯骥才:总理,各位专家学者,我特意选择古村落作为今天的话题,是因为这件事有强烈的时间性,因为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 \r\n \r\n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很快消失不见了。 \r\n \r\n 最近,我们对山东古村落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非常吃惊,现今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没有了。能想象齐鲁大地上找不到古村落吗? \r\n \r\n 古村落现在空前地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要不是发现一个开发一个,实际就是开发一个破坏一个;要不就是根本不遵从文化规律,而是从眼前的功利出发,改造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如何让城镇化使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受损害,是当前一个重大的文化问题。 \r\n \r\n 温家宝 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了 \r\n \r\n 温家宝:骥才同志刚才讲了古村落的保护,实际上我们把它扩大来看,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我觉得存在三个问题: \r\n \r\n 第一,就是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农民失去的是土地,这件事情远远超过文化的保护。 \r\n \r\n 第二,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许多假的东西。 \r\n \r\n 第三,就是城市的设计不是从这个地区文化的特点出发。这个问题恐怕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r\n \r\n 【谈文化】 \r\n \r\n 文化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r\n \r\n 温家宝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r\n \r\n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r\n \r\n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r\n \r\n 【谈文史研究】 \r\n \r\n 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 \r\n \r\n 温家宝强调,文史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提炼民族文化历史的精华,古为今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古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 \r\n \r\n 文史研究必须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尊重规律,兼容并包。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创作更多的精神产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