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动车追尾事故调查组将调查管理等6个方面


 发布时间: 2017-05-26     

  在昨天召开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上,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调查组将认真严格履行调查组职责,依法依规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各项工作,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
\r\n  
\r\n  调查不放过任何细节
\r\n
  
\r\n  调查组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和坚持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实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肃认真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给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r\n  
\r\n  调查既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细节,也绝不回避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关心和热议的任何一个问题,要通过对各方面的认真深入调查,确保事故原因彻底调查清楚,确保调查的结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r\n  
\r\n  将“六查”事故原因
\r\n
  
\r\n  骆琳说,针对这次事故调查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要坚持尊重科学原则,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查。
\r\n  
\r\n  一查原始资料,包括有关行车调度、指令传达、通话记录,以及“黑匣子”信息内容等,并进行科学深入细致分析。二查现场,对现场任何一个地点和环节都要认真进行详细勘查,做好相关技术检测检验。三查设备设施,包括信号设施、行车设备、监控装置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四要查管理,包括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列车运行组织管理等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三违”等问题。五查控制系统,包括列车制动系统是否正常,调度指挥系统等是否规范。六查制度,包括安全培训、行车指挥、岗位操作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或存在不落实等情况。
\r\n  
\r\n  将网民意见作为参考
\r\n
  
\r\n  会议要求,在依法依规查明事故原因基础上,认真负责地认定事故性质、界定事故责任,依法依规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绝不姑息迁就,要严肃对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处分和有关单位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r\n  
\r\n  调查组成员要坚持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地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在调查方式方法上,既要查询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司乘人员,也要查询列车旅客和受伤人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密切关注媒体和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作为事故调查线索的参考,认真深入进行查证。
\r\n  
\r\n  有关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r\n
  
\r\n  按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的不得拒绝。对在事故调查中故意隐瞒、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情况的,要从严惩处。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r\n  
\r\n  同时,会议要求调查组要配合地方政府和铁路系统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全力以赴救治伤员,依据有关政策做好死伤人员抚恤赔偿等工作,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公布调查处理有关情况,如实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r\n  
\r\n  ■释疑
\r\n  
\r\n  调查组为何重视网络言论
\r\n
  
\r\n  此次调查为什么这么重视网上言论?据了解,调查组主要考虑到在网民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救援人员和参与救援的群众、受伤旅客及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在网上发表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能反映出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他们亲眼所见,有的可能是联想者分析,也可能是一些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发表的看法,这些情况都可能有助于调查组深入了解和开展调查。所以,这次调查组特别重视网上舆论和媒体舆论。
\r\n  
\r\n  调查组还要做哪些工作
\r\n
  
\r\n  有关这次事故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调度记录、指令传达及车辆运行、系统运转、各种录音录像的原始档案,都进行了封存。对所有关键环节的关键问题,调查组还要进行论证并且复核、验算,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以求找出这次事故的真相。
\r\n  
\r\n  对于此次调查的压力,有调查组专家坦承压力非常大,他们希望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通过严格的实验不断地讨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r\n  
\r\n  据央视《新闻1+1》(作者:邓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