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有望近期出台


 发布时间: 2017-05-26     

  财政金融部门着力创新资金支持和贷款形式\r\n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下称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已经初步确定,目前征求意见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望于近期出台。据权威方面透露,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政策也将随后出台。

\r\n

  来自权威部门的人士透露,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有重大技术突破”。该目录分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个大类,囊括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39个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

\r\n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旨在界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模糊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r\n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目录的出台,一方面,政府在财税、投融资方面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将来在国家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招标中胜出的企业将享有建立行业标准优先权。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看中这一点,很多企业在积极争取自己的优势技术能够最终闯入该目录。

\r\n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前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意见稿)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行业进行了初步界定。比如,生物产业有现代中药与民族药、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共32个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被列入其中。其中,分布于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包括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抗体类药物、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新型抗感染药物,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新型固体制剂用辅料、包衣材料,新型注射用辅料、药用制剂预混辅料等。

\r\n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发改委起草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基本上把前期已经发布过的细分行业做了一个浓缩版的整理和提升,和市场预期没有太大出入。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家此举是有意通过新兴产业来形成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效应,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n

  发改委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随后,政府将有系列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

\r\n

  记者了解到,前一阶段,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有关省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翼。

\r\n

  参与调研和讨论的一位专家表示,各地既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还要选择重要行业及优先发展领域,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r\n

  记者得到的权威信息是,国家将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将是着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具体操作上,可能会综合财政补贴、基金、贴息等多种方式。”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r\n

  “金融支持体系着眼于‘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段里对新兴产业形成积极效应,先由政府引导,最终要形成包括银行信贷、股票、债券等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投资选择。”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总体框架之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将分别出台和完善有关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

\r\n

  据了解,今年以来,银监会统计部等部门陆续到科技部,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技部条财司组织计划司、专项办、高新司等召开座谈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发展方向、融资需求、科技重大专项与金融的结合等内容,与银监会调研组进行深入交流,并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合作进行讨论。

\r\n

  有关银行业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新兴产业和金融结合,关键是要推动和实现有效的金融创新,毕竟现在的银行贷款依然偏好抵押方式。要实现银行信贷对新兴产业的有效支持,一是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对新兴产业提高应有的认识和判断,二是要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形式进行创新和探索。(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