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r\n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特别报道以“展示历史变革,揭示战略机遇” \r\n 如何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的全球性争论正在导出一个突破性的历史结论,全球需要进行一次新的工业革命。 \r\n 最近,以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的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专家和学者指出,中国需要全面分析危机后工业化的历史趋势,把握好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着眼于“展示历史变革,揭示战略机遇”,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即日起推出特别报道,全面分析和报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趋势、风险与机遇。 \r\n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声音逐渐响亮——“世界正处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指出,“全球200多年的工业化,使少数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这迫切需要人类开发新的资源来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r\n 杰里米·里夫金最新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杰里米·里夫金说,“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据他分析,19世纪,蒸汽机和煤炭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它们让大量印刷廉价报纸成为可能,同时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比例。20世纪,电力、电话以及广播和电视又发生了一次交汇。 \r\n 《第三次工业革命》指出,今天全世界23%的人得不到供电,25%的人只能得到部分供电。这说明目前的能源分配模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工业革命中,每座大楼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来源,因此需要一个通信网络来分配这些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预言,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传统的集中经营活动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散经营方式取代。其标志着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开始。 \r\n 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刊登保罗麦基里主笔的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组稿件称,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它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并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r\n 国务院参事汤敏说:“与我们一般对工业革命的划分不同,目前海外学者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指的头两次工业革命是十八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纺织机械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型材料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r\n 与权威学者的呼声相呼应的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一面在应对危机争取复苏,一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谋求危机后全球实体经济的制高点。 \r\n 美国政府2009年12月颁布的《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中详细罗列了计划追加的资金额度、应用方向和使用方式。重心发展新能源、生物产业和宽带战略等。英国2009年6月颁布的《构筑英国未来》提出要着手建设“明天的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等,确保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确立目标,至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德国目前正在试验“能源互联网”。 \r\n 中国高层的决策指向与全球的前瞻思考形成了默契。最近一周,中国决策层密集部署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指出,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会议指出要“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r\n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延和表示,“世界或将迎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我们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新型工业化。” \r\n 三十年前,《经济参考报》率先对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次浪潮”进行了系列报道,三十年后,《经济参考报》再次精心策划,紧密部署,全球采访,从今日起本报将持续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系列特别报道,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特征、趋势、风险和机遇进行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