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最近的日子可不好过——上月,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两天,美国商务部将决定是否立案。若一旦立案,美国政府将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的关税,直接影响到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 \r\n 中国光伏企业处境艰难,从近期坊间的两则传言也可见一斑——上月,国内排名第二的光伏组件厂商江西赛维LDK被传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半个月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无锡尚德电力也传出了“将会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尽管赛维LDK与尚德都予以否认,但两大国内标杆企业先后陷入破产传闻,还是令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前景感到一丝寒意。 \r\n 美国欲立案“双反”调查,将对中国光伏企业产生多大影响?面对困境,中国光伏产业应该如何自救度过“寒冬”? \r\n 中国企业成为“替罪羊” \r\n 近期,常青太阳能公司、SpectraWatt和Solyndrat等三家美国光伏公司在一个月内相继宣布破产,更多的企业则通过减产、裁员等方式熬过“寒冬”。 \r\n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光伏企业将倒闭与亏损归于全球经济疲软与来自中国的竞争。上月,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展开“双反”调查。美国参议员RonWyden在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信中指出,中国生产商以大幅降价和美国同业抢生意,这些生产商在中国获得了大规模的现金津贴及其他补贴,使得美国光伏业在中国企业面前失去竞争力,因此美国有关部门应该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 \r\n 国内专家认为,美国企业这样做的实质,就是要求美国用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自己。但是,美国光伏企业破产倒闭的根本原因真是所谓的“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吗? \r\n 事实并非如此。今年9月,太阳能产业协会与美国可再生能源业市场调查机构GTM研究公司做过一项调查,它们认为,美国光伏企业今年的经营境况不好,与来自海外的竞争没有必然联系。“随着全球多晶硅价格的进一步走低,美国光伏企业原来引以为傲的标准技术路线无法为继,如果没有寻找到新的出路,可能面临亏损或者破产的局面。”换句话说,就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一些美国光伏企业没有及时调整战略,也没有找到增强制造竞争力的途径,导致最终破产。 \r\n 美国将本国的经济问题归罪于中国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r\n 事实上,去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华清洁能源启动301调查,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就发布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r\n 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知识产权报告,这份报告涵盖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现状的详尽调查结果,以及中国知识产权侵权和促进本土创新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将矛头直指风能、电信设备(移动电话)、软件、汽车、民用飞机及其组件等中国新兴产业。 \r\n \r\n “双反”可能带来“双输” \r\n 国内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美国商务部立案的可能性不小。而如果立案,中美都面临“双输”的局面。 \r\n 对中国来说,中国95%以上的光伏产品都销往到海外市场。美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场,如果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双反”调查,中国光伏行业将遭受严重打击。同时,如果在美国市场的“双反”成立,接下来这种势头很有可能传导至占据大多数出口量的欧洲市场。如果欧洲市场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将带来更大的打击。11月1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等四协会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有关部门作出努力让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电池“双反”申请不立案。同时它们表示,一旦美国决定立案调查,中国会积极应诉。 \r\n 对美国来说,光伏电池双反调查会满足一部分美国光伏企业的一己之利,不过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说,最终会使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损害很多美国光伏企业的利益。而且,如果美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美国光伏能源的成本将大幅增长;作为后果,纳税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负担将会增长;光伏能源市场将会萎缩,美国政府通过光伏能源市场的增长扩大就业的目标将会落空。 \r\n 同时,对光伏双反立案会影响到中美的进出口贸易。目前,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金额,远远超过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金额,美中之间的贸易顺差额已达18.8亿美元。如果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因美国采取征税措施不能继续对美出口,势必极大影响美国相关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对中国的出口。 \r\n 中国企业如何自救? \r\n 激烈争端的背后,是全球光伏产业陷入冰谷期,有着庞大产能的中国光伏制造业,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r\n 中国光伏业目前的处境,从近期的两则传言就能窥见一斑。继国内排名第二的光伏组件厂商江西赛维LDK国庆前后被传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半个月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无锡尚德电力也传出了“将会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尽管上述传言都被双方予以否认,但两大国内标杆企业先后陷入破产传闻,使得光伏行业风声鹤唳,足以让同业者感受到阵阵寒意。受下游装机量增长大幅放缓的拖累,现在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加上价格一路暴跌,产品库存严重,大部分光伏制造企业都面临亏损状态。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的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只有20GW。目前光伏组件的库存在10GW左右需要消化,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在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r\n 专家指出,只有大力挖掘国内市场,才能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其实,无论是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还是开拓国内市场,如果没有法规和政策的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很难有较快的发展。 \r\n 放眼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光伏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政策扶持。像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都有鼓励光伏发电上网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投资建一个太阳能发电设施之后,用户可以无条件接入电网,所发电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价卖给电网从而享受电价补贴。 \r\n 相比之下,我国在政策扶持方面仍然存在空白。我国一直没有实施《上网电价法》,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贴等审批也很严格,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想做一个发电项目需要国家批准,也就是通过发改委审核,至于电价多少也是依照项目来审定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标准。尽管我国在2006年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由于这部法律中“上网电价”多为概念性、框架性的政策,因此到目前为止,电力部门还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国内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也还是按照试验项目并网。 \r\n 专家建议,具体政策可以参照国外成熟经验,如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予以补助,以部分弥补光电应用的初始投入;对光伏发电以优惠价格予以全额收购,对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和信贷上的支持等。(记者 李蕾 唐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