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去年重庆等12个省区市收费公路收费额达到了1025.7亿元,但在扣除还贷额、养护支出、运营管理支出、税费支出、折旧或摊销及其他支出后,还是“入不敷出”,且缺口较大。(新京报10月17日)
\r\n
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03万公里,排名全球第二,并且有分析认为,到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5.5万公里,相当于把美国目前所有高速公路都搬到了中国。如此庞大的高速公路建设,引入社会融资成为必然。然而,随着信贷收紧、公路收益减少,为应对高速公路的发展链条断裂和不断增加的基础建设项目,地方政府要么继续扩大自身的隐性债务,要么增加银行坏账额,其结果都将对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r\n
不难发现,各地修建高速公路的热情除了是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地方政府政绩观所决定。现行的政绩评价机制,使得各地政府部门不仅要为完成经济增长任务而努力,还要为超过其他地区和上一届政府的增长率而努力开发项目,至于项目是否合理则不在考量范围。高速公路恰恰是可以支持经济增长的最好项目,不仅可以带动GDP的增长,创造无数的就业机会,还是一项增光添彩的“面子工程”。在这种政绩观的支配下,不少地方政府为超常规建设、重复建设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r\n
然而,对比其他国家,日本只有高速公路6300公里,只相当于我国的十分之一,但是日本每公里高速公路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20倍,美国的是中国的4倍,韩国是13倍等等,中国走的似乎是徒有“高速度”、缺乏“高质量”的粗向型发展模式。
\r\n
以上种种,可以明确一点:中国强了,高速公路的发展似乎过了,还需要更好的规划,需要更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盲目求大求快。\r\n
\r\n<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nwindow.HLBath=1;\r\n</script>\r\n
\r\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