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r\n假如没有甬温线特大事故,高铁几乎可以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典型。 (罗春晓/CFP/图) \r\n 跨越式发展的理念由上至下,波及各行各业。不仅仅是计划生育,连殡葬业、养猪业也志向远大,提出要“跨越式发展”。 \r\n 西北大学教授刘文瑞分析官员们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心态,其中包括割断传统、告别过去的决裂心态;目的第一、不择手段的实用心态;避开难点、跳过问题的投机心态等等。 \r\n 现实生活中,尽管无数的地区、行业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但是最终能够对其成果清晰地加以衡量的,却少之又少。那些最终被确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要么是GDP、大项目的数字垒砌,要么是抽象笼统的概括。 \r\n 假如没有7·23动车甬温线特大事故,中国铁路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张名片。 \r\n 平心而论,近年中国铁路的数次大提速、高速铁路里程的突飞猛进足以令世界瞩目,刘志军被称为“刘跨越”也绝非浪得虚名。 \r\n 随着“刘跨越”和“高铁第一人”张曙光的双双落马,狂飙突进的高铁开始面临质疑和拷问,而7·23甬温线事故则让这种质疑达到了顶点。如果说前者还更多地停留在个人道德、法律监督的拷问,而后者则已经波及“跨越式发展”这一根本的发展理念。人们有理由怀疑,一夜之间建成的“高铁大厦”,实际上连“地基”都跨越了。 \r\n 推而广之,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又何止限于高铁? \r\n 最响亮、最时髦的口号 \r\n “跨越式发展”就是“跳起来摘大桃,跳起来打大枣。” \r\n 回首十年,“跨越式发展”从一个闻所未闻的新词组,到占据中国各级政府文件、大大小小媒体的显著位置,仿佛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大到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战略、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小到一个山村、一家民营企业,“跨越式发展”都成了主事者的战略目标。如果以“跨越式发展”为关键词搜索,得到的结果超过2700万个。 \r\n 依据南方周末记者可以查到的文献,最早提出“跨越式发展”概念的,应该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时间在1999年。2001年,胡鞍钢接受中国改革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个概念主要是依据戴维·罗墨1986年提出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另外,还受到了世界银行总结的韩国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的模式以及经合组织的麦迪森等人的启发。当时用的英文是“leapfrog”,即“跳跃”或“蛙跳”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要跳过某些发展阶段,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 \r\n 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的主流话语体系则是2001年。在当年3月的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部分,第一次提出:“国际环境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r\n 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是最常被提及的“跨越式发展”典型。1976年,王选绕过了照排的二代机和三代机在机械、光学等方面的巨大技术困难,提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取得成功,一步跨越了40年。 \r\n 如果说概念提出之初,还被严格地限定在国家层面和经济技术、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战略层面,那么,随着“跨越式发展”进入政府文件并随之渗入国家政治生活,“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最响亮、最时髦的口号之一,领导讲话经常口不离发展,言必称“跨越”。 \r\n 依据文献,“十五”期间,至少有15个省、区、市提出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多数是中西部省份。 \r\n 关于“跨越式发展”,最为通俗和形象的比喻可能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2007年6月的宁夏第十次党代会上,陈建国说,“跨越式发展”就是“跳起来摘大桃,跳起来打大枣”。 \r\n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百倍努力,才能够实现。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要有跨越式发展的胆略。宁夏虽小,但绝不能受“小、穷”思想束缚,必须树立小省区要有大作为的雄心壮志,敢想大的、敢干大的……以大战略、大手笔、大气魄推动发展。 \r\n 一旦“跨越式发展”进入如此高层面的决策,所产生的社会动员力量也往往大得惊人。 \r\n 2010年7月,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决议,决定推动福建“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之后,“大干150天”、“跨越式发展”几乎成为2010年下半年福建省新闻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 \r\n 为了落实省委决策,福建省政府每月公布“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月度进度表。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各个行业,都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方案。媒体报道称,福建从发改委、公安、城管等政府系统,到软件骨干企业、民办企业都表示要“大干150天”。城管执法、公安系统更是周密布置,提出“大干150天”,“营造五大战役良好环境”。 \r\n 福州市自来水公司提出,要发挥“大干150天”的精神,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保证供水安全的目标,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甚至连闽清县环保局、春美乡这一级单位都提出,要以“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为契机,集中力量推进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受此影响,民营企业金帝集团也提出要“奋战150天,打响五大战役,完成一百项主要工作目标”。 \r\n 殡葬业也要“跨越式”发展? \r\n “创新服务、规范建设、努力实现殡葬事业跨越式发展。” \r\n 在政府指挥棒的推动下,“跨越式发展”不仅用于政治和高铁行业,军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房地产、水利电力、科技、医疗、汽车、传媒,甚至交响乐团等行业领域,也都争先恐后进入“跨越式”发展。 \r\n 人们很难想象,在计划生育和跨越式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假如以“计划生育”和“跨越式发展”为关键词搜索,得到的结果超过200万条。在《新疆人口》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一位作者写道:“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人口计生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r\n 重庆巫山县人口计生委则提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追赶发展”。在这两个复杂绕口的口号之下,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降低生育水平”。 \r\n 不仅仅是计划生育,连殡葬业、养猪业也志向远大,提出要“跨越式发展”。在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上,襄阳市殡仪馆就提出,要“创新服务、规范建设、努力实现殡葬事业跨越式发展”。 \r\n 而云梦县一家牧业公司,则自称依托无公害安全生猪养殖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跨越”的标志包括:“养殖的技术人员由3人增加至目前的32人;年养殖规模由开办之初的1000头扩大到目前的年养殖优良种猪1万头、仔猪1万头、商品猪1万头。” \r\n 这种全民动员的“跨越式发展”极易使人联想到上世纪让中国人色变的“大跃进”。 \r\n 5年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文瑞就撰文认为,“所谓跨越式发展,我认为,就是大跃进。‘跨越’者,跃也,‘发展’者,进也。‘跨越式发展’与‘跃进’,在字面含义上完全重合。所谓‘跨越式发展’不管有多少种阐释,都无法绕过这种含义的一致性。” \r\n 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以来,人们对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批评卷土重来。经济学家许小年用“速度高于生命的铁路大跃进”来评价它,同时,“高铁大跃进”的说法也充斥着网络。 \r\n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刘文瑞说:“高铁由300公里时速,提速到350公里,增长了,但机车动力、制动手段、信号系统都没变,这叫增长,不叫发展。熊彼特的原话是:你不可能通过马车的增长,发展出汽车来。” \r\n 刘文瑞的分析或许略有偏颇。胡鞍钢曾经解释说,“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头脑冷静,正本清源,弄清楚跨越必须是知识驱动下的跨越,必须是长期内的跨越,局部的跨越。要谨防出现大跃进式的‘跨越热’。各个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区情,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能都搞跨越。” \r\n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则认为跨越式发展和大跃进还是有区别。“大跃进是在许多条件不足甚至没有的情况下盲目发动与提出的,跨越式发展则情况不同。当年大跃进的目的不是很清楚,现在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基础上比较自然的任务与要求,它是有条件的,不能和大跃进相比。” \r\n 包括胡鞍钢、何顺果在内,很多学者认为真正的跨越式发展是包括经济、科技、制度在内的社会各部分的平衡发展。 \r\n 何顺果说,“跨越式发展需要环境,这环境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得有生产关系、政治上的改革。”作为一名欧美史学者,他举例说,英国、美国及日本,都是在完成了一定的社会变革后才实现跨越的。在美国,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是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首先得到发展的是教育、科学环境。 \r\n “东方不败”的“跨越”逻辑 \r\n “进到哪里,发展什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调整。” \r\n “跨越式发展”何以如此受到各方特别是各级政府官员的青睐? \r\n 十年前“跨越式发展”初提出时,中国正面临扩大开放、迎头赶上的特殊机遇。而现在,“跨越式发展”则被论证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下的发展方式,被认为暗合“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主义内在要求以及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 \r\n 可以理解的是,在长期落后的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天然的正义,会使“跨越”拒绝所有质疑与批评。即使对“跨越”有疑问,要批评由此带来的浮夸、喧闹、政绩工程等等,论者也会因为政治上的“不正确”而闹个灰头土脸。 \r\n 刘文瑞曾经从文化层面分析过官员们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心态,其中包括割断传统、告别过去的决裂心态;目的第一、不择手段的实用心态;避开难点、跳过问题的投机心态等等。 \r\n 对于“为官一任”的官员们来说,这些心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点——调集全部行政资源,在短时间内取得有别于乃至超过前任的政绩。 \r\n 刘文瑞分析说,“跃进”也好,“跨越式发展”也好,这两个词汇有个十分明显的优势,就是缺少宾语。“进到哪里,发展什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调整。所以,只要‘宾语’不断变化,这个句式就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当年电影台词式的效应——‘总是有理’。跨越式发展尽管是跃进的翻版,却能畅通无阻到处流行,其实质就在于它具有这种‘东方不败’的属性。” \r\n 现实生活中,尽管无数的地区、行业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但是最终能够对其成果清晰地加以衡量的,却少之又少。那些最终被确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要么是GDP、大项目的数字垒砌,要么是抽象笼统的概括,究其根本,又都脱离了胡鞍钢等人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本意。 \r\n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铁的建设就有了典型意义。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提出、执行到最终的成果,高铁建设展示了清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假如没有甬温线特大事故,铁路几乎可以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典型。 \r\n 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和行业,跨越式发展几乎就是场悲剧。 \r\n 2005年7月,一直处于湖南省经济发展末位的湘西州在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按“跑起来、飞起来”的要求“启动民间融资,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项目”。2006年11月,在中共湖南省第九届党代会上,当时的湘西州决策层有关人士发言,宣称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r\n 但是,不具备“跨越式”发展的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区位条件、自然资源要素以及管理水平要素的湘西州,实际上由此埋下了引发危机的隐患。由于吉首城市发展严重缺乏资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急切之下,唯有降低房地产业的准入标准,让不具备基本开发资质的企业趁虚而入,尝试启动民间融资,却逐渐一步步滑向大规模地、面向社会公众的、高息化非法融资泥坑,最终酿成融资危机。 \r\n 高铁和湘西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经济学家许小年的判断——“跨越式发展如同揠苗助长,短期速度快,长期不可持续。” \r\n 刘文瑞喜欢拿青春期作例子,他认为,中国的发展阶段,恰恰处在社会转型的青春期,而执政者为了快速跳过青春期,正在给国家服用兴奋剂。“兴奋剂解决不了青春期问题,反而有可能造成异变。”(作者:鞠靖)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