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近年来,新疆乌鲁木齐县从建设乌鲁木齐“护城河”和“大花园”的总体功能定位以及做好乌鲁木齐“菜篮子”、“肉篮子”的总体要求出发,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环保、民生”四大主题和“保社会稳定、保生态环境、保农民增收、保财政增长和保民生改善”的目标,坚持抓绿化、保生态、重管控,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建好乌鲁木齐“大花园”。
\r\n
\r\n 戈壁中筑起“绿色长城”
\r\n
\r\n 由于历史的原因,乌鲁木齐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场载畜量过高、草原退化沙化仍有恶化趋势,各种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触目惊心。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治沙工程和生态工程,绿色已成为乌鲁木齐县的主色调。树林、徒步道、景观雕塑……如今,进入乌鲁木齐县必经之路的乌-水、乌-板公路,已成为南郊两条生态景观大道。
\r\n
\r\n 据了解,公路两侧原本都是戈壁,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用了5年的时间,建成了总规划面积15000万亩以上的生态景观防护林栽植各类树木近50万株,全部采用最新的节水滴灌技术浇水,树木成活率达96%以上,使南郊绿化覆盖率由10%增加到了40%。
\r\n
\r\n 同时,乌鲁木齐县还加快实施了南郊20万亩封育草场和综合生态改善工程建设,新建种苗生产基地1万余亩。完成“三北四期”、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交通干道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地绿化等生态绿化面积6.58万亩,植树178.4万株,投入资金达5.34亿元。
\r\n
\r\n 和乌-板、乌-水公路生态景观大道一样,乌鲁木齐县今年在托里乡103省道两侧又建起了一条新的生态景观大道,已完成绿化工程总面积6217.5亩。
\r\n
\r\n 目前,全县绿化率覆盖率已从“十五”末的28%提高到目前的35%。贫瘠之地大部分披上了绿装,优化的生态,进一步推动了乌鲁木齐县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进而又拉动了文化产业,归来的草原,如一根结实的链条,串联起一个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正托举着乌鲁木齐县的经济转型不断走向成功。
\r\n
\r\n 从污染排放的血盆大口中抢蓝天
\r\n
\r\n 乌鲁木齐县在加速经济崛起、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始终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县委、县政府以“宁保乌鲁木齐一片洁净的蓝天,不要“黑色”GDP”这一“红色”底线,全面启动煤炭产业布局调整,停止了原批准小煤矿的扩能升级。5年来,全县大小矿山企业从45个锐减到21个,没有再上一个煤矿新项目。
\r\n
\r\n 同时,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工程,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绿色”GDP占有量。已成功引进新疆天风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托里风电厂159兆瓦和中节能风力发电(新疆)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100兆瓦等风电企业。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沼气池1420多座,使1420多户农牧民用上了清洁沼气;先后投入6394万元和18659.74万元,新建供水厂及净水厂6座,建设农村安全饮水10处,建设供水管道375公里,解决了3万多名农牧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每一个蓝天都是从污染排放的血盆大口中抢出来的”
\r\n
\r\n 作为乌鲁木齐的后花园和水源地,乌鲁木齐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治污技术,认真保护好南郊大气环境质量免受影响。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推广新建不烧煤新型节能环保温室2000多亩、在南郊各集镇区主干道、农牧民新居点新装太阳能、风能节能降耗路灯1231盏,为后山带无电农牧民投入303万元免费发放太阳能供电设备894套,以及部分区域试点实行集中供热工程,大大减少了冬季燃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启动了板房沟、水西沟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在南郊地区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4座及配套的垃圾收集点140余户,日处理垃圾能力120吨,初步改变了过去南郊地区污水靠渗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全疆第一家小城镇污水处理站水西沟镇闸滩村污水处理站也已投入使用。(记者朝克图报道)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