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领域人才培养一直是业内热议的问题,如何让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教育更加贴近实操应用更是招标采购教育领域一直探索的课题。12月26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所长赵勇教授举行的一场“另类”期末考试,由此可见一斑。 考试分为两个阶段,自由展示+现场提问,学生6人成组,每组就一种政采方式进行详解,课下准备资料,采用模拟案例视频、PPT、现场辩论、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展现。 \r\n \r\n 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展现邀请招标的优缺点 \r\n 考试现场,6个学习小组分别就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询价、协议供货、单一来源采购6种政采方式进行了知识讲解,从定义、适用情形、流程、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展开。即便是对于竞争性磋商这种新型的政采方式,学生们也通过详实的资料,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政府购买服务”的适用核心及 “综合评分法”的评标方式,同时,通过与竞争性谈判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了业内较为关注的创新性采购法的全部知识内容。 \r\n
\r\n学生制作的PPT \r\n 对于题目的总体把握与具体分析,及组织过程中对于核心目的把控,既是对学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更加贴近实操的考试内容与形式。“政府采购与招标实务这门课程侧重实践能力,期中考试是分组进行招标投标全过程实践,我希望能通过这种轻松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将课程理论与社会实操更好的结合,未来从事相关工作能够更适应工作岗位。” 区别于一般的授课教师打分,本次考试因公开而更显公正,课程邀请了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在内的两家国家级政采媒体出席并担任评委,不但使得对学生的评判更加客观,还打破了象牙塔的高墙封锁,让学院学习与社会互动更加密切,更加开放。 现行中国教育更多注重内容与技术的学习与记忆,高等院校更甚,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开发却所涉泛泛。而本次考试可谓是一场高等教育的创新探索,对于更为注重实践操作的政采领域人才教育更是十分重要。考毕竟只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全周期、多元化的学习、操作、实践,并促使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应用才是根本的目的和最终的落脚点。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