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电子化方向表明了交易平台不是一个实体场所或某个具体机构。”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总裁经济学博士朱建元近日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化招标投标将激发市场监督活力,成为比行政监督更经济、更有效的监督力量。 朱建元博士曾参与《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起草的相关工作,对招标采购有独到的见解。他是就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资源交易的阳光化运行、市场化配置、合理化定价、在线化操作,各省级政府要建立全辖区统一、覆盖市县的电子公共服务系统”等政策要求发表上述观点的。 没有互联互通的监管机制 你管我管都一样 “公共资源交易总额大、社会关注度高,是由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的。”朱建元表示,根据统计局2014年数据分析我国公共采购的金额达到20万亿之多,“因此,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非常有必要。” 朱建元博士介绍说,我国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部门出台规章制度,通过比价、招标等方式引入竞争;2000年《招标投标法》、2003年《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有了制度保障。政府对于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则经历了从各部门监管到统一集中监管的转变:此前各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政府采购中心等机构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现阶段提出了整合建立规则统一的公共资源盘交易平台体系。“虽然各地、各部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够透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纪委巡视检查后发现,国企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招标采购有关,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加以防范。”朱建元认为。 “过去集中审批、集中管理、集中评标都带有地域性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方封锁、行业垄断的态势,市场的基础作用受到限制,生产要素流通不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超越了传统管理思维。”朱建元认为,本届政府基于“互联网+”,用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来取代过去有形的、集中的、物理层面上的监管,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他认为,行政监管必须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如果市场竞争不充分,监管过程中没有建立互联互通和透明的机制,尤其是社会公众缺乏监督的渠道,问题并不会随着管理权限的转移消失,“你管我管都一样”。 “进场交易”增加变相审批 招标人奔波 “国务院会议提出的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化运行、市场化配置、合理化定价、在线化操作,是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信号,对于市场主体是一个利好消息。”朱建元表示,这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激发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朱建元解释说,不少公共资源交易要求必须“进场交易”,还增加了很多备案的要求,有些备案于法无据,甚至变成了变相审批,与简政放权的精神相悖,而且容易成为寻租的空间。“事实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交易过程中相关各方的责任,如果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机关依法处罚即可,有形场所备案审批的监管作用有限,还增加了一道关卡,让招标人、投标人疲于奔波。” “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共享共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能让信息‘跑起来’,电子招标投标能够有效禁止歧视、排斥不同地域、行业和隶属关系潜在投标人,有利于打破行业保护和地区壁垒,形成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朱建元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从“条块”走向开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的整合建立,将使得市场更加开放,企业能够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畅通无阻地进行商业活动,市场真正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