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有一个网页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个更新于10月24号上午11点10分的页面,介绍的是云南省招标采购局2012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这其中,除了公务接待费有2700元之外,公务用车费用和因公出国(境)费用都是0。而在2013年的预算中,以上三项齐刷刷的都是0,全年三公经费总计:0。 \r\n 在其他部门的"三公"经费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的情况下,云南省招标采购局的零"三公"经费无疑显得有些"扎眼"。如果说咱们这一年严格做到了不出国、不请客,这"两公"可以是0,但出门办公,咱不能都走着去啊?就算一辆公车没有,出门打车、坐公共汽车,难道都是云南省招标采购局的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吗?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作为一个职能部门,预算居然为零,这有点说不过去。 \r\n 徐湘林:这个东西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你说零?那不可以,只要有车,今年没买车,也不能是零,车的折旧啊、修理啊、燃油费啊,开车司机的各种工资啊福利,把这些费用都弄到别的里面去了,三公经费应该很明确的列出来,而且你这一年做了什么事儿?这个才透明,要透明说我网上贴一个我说零,这个说不过去。 \r\n 说不过去不要紧,咱说清楚就是了。比如,有群众质疑,接待费为0,是不是局里有接待的时候,有其他人出于种种目的来掏钱?还有专家分析,三公经费以权钱交易的形式被转化了,比如一些接待让企业来付账等等。中央台记者昨天拨通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电话,却得到了这样的反应。 \r\n 赵主任:“喂?” \r\n 记者:请问是赵主任吗? \r\n 赵主任:哪位? \r\n 记者:赵主任你好,打扰您了,我是中央台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记者,想麻烦问一下您关于咱们招标采购局公布的三公经费的问题。(被挂断) \r\n 除此之外,新华社记者早在10月29号也已经发出过正式采访函要求采访,但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同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r\n 既然当事人不予回应,那我们暂时只能从理论上分析一下,造成一个职能部门产生"0预算"的原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在削减"三公"经费的大背景下,一些部门把公布"三公"数据看做一种"谁比谁少"的数字游戏,进而各种会计方面的"技术性"手段被发明出来,"零预算"不过是其中表现的形式之一。 \r\n 徐湘林:你说你预算公开、结算公开,没有列这一栏,怎么查?查不了。都弄到别的栏里面去了。传统的政府预算有传统的目录表,做会计的人都知道,像三公经费会议、接待,其他方面的一些交通路费、出差补贴,这些东西应该有一个明细的账目,一目了然,如果把它充到别的里,你就查不出来。就是钱往哪放,放到哪一个账目下。 \r\n 此外,徐湘林指出,三公经费为0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制度性问题,暴露出公共财政经费管理的混乱。 \r\n 徐湘林:三公经费目前没有节制,没有妥善管理,所谓三公经费无限的扩充,所以造成了很多腐败、浪费,很多没必要的花销。它不能把三公经费全都取消了,取消了,政府干嘛?政府怎么管理?在哪个预算的口里?这是个很科学的需要去重新整理的问题,而不是取消就算了,这是不可能的,政府运作和家庭运作是一样的。公开就造成监督。 \r\n 与此同时,有公众认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弄虚作假的冲动形不成抑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经费公开成为某些政府部门"自导自演"的闹剧。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在公布"三公"支出方面,未来还有完善提升空间。 \r\n 白景明:支出标准如何定,支出定额如何完善,比如公车的配置,通用的公车,比如现在是1.6排量以下。业务用车又有一套标准,这套标准我们进一步完善。下一步,三公经费的支出预算管理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 \r\n 说完了"理论上",咱们再回到云南省招标采购局这个实例上来。我想,既然公布了一串0的三公消费情况,就一定是有他们认为合理的原因作支持,除非云南省招标采购局自愿以这种方式站到舆论的漩涡中心来。既然有合理的原因,为什么还要坚持一个"无可奉告"的态度呢?媒体提出的问题可以回避,但公众心中的疑团早晚也得揭开。三公晒都晒了,索性就让阳光一照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