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开始使用国产红旗轿车的消息发布后,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近年来,自奔驰、宝马进入2009~2010年政府公务车采购清单以来,公车市场一直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2009年,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已经占了三分之一强,但在各地公车采购清单上,却难觅自主品牌的踪影。业内普遍解读为这是公车采购释放支持自主品牌的积极信号。 \r\n 毫无疑问,公车采购选择自主品牌是深得民心的。从国车红旗的回归,到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领域的破冰,再到自主品牌形象提升,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 \r\n 公车采购发展经历四大阶段 国内外品牌抢占市场 \r\n \r\n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可谓“一穷二白”,公务用车更是无从谈起,早期公务用车完全是依赖进口。 \r\n \r\n 第二阶段为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间红旗、上海两大中国品牌在国内形成了垄断的格局; \r\n \r\n 第三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至2000年,随着上海大众落户国内,合资品牌全面压过中国品牌,并在政府采购领域形成了垄断局面;199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随后,1999年又首次提出政府采购的概念,并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不同级别干部的车辆配备标准,给更多品牌提供了机会。 \r\n \r\n 第四阶段为2000年至今,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发展最为迅速,而中国品牌在这段时间内也是全面开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次到优的发展。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 我国政府采购名单中才真正形成中西争鸣,并以采购中国品牌汽车为重心的格局。 \r\n “国货歧视” 仍是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r\n \r\n 中国政府购车是否应以自主品牌、国产车为主?且看全球官车的选购方式,国外政府的一些先进公车管理经验以及制度规定,对中国公车改革思路或许仍有借鉴意义。全球官车集体演绎“胳膊肘向里拐”,从各国政府采购政策和实际情况看,向本国产品倾斜是普遍做法。 \r\n \r\n 比如,美国要求政府必须购买50%的国内原材料和产品。同时,美国政府还有禁止各部门直接从外国公司采购的规定。如果外国公司想参加美国政府采购,则必须在美国设分公司,或在美国寻找代理商。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基本上是以本国品牌为主。在日本,天皇、首相和大臣的“座驾”都是丰田、日产设计的车型,公务用车则由两家公司竞标产生。德国则有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型。即使是与我们相邻的印度,也在政府公务用车规定中特别强调,必须使用国产汽车。 \r\n 为促进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协议》(GPA)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项诸边协议,由WTO成员自愿签署。目前共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协议,我国已于2007年底启动了加入GPA谈判,但目前尚未加入。即使已经加入GPA的国家,保护本国企业和采购本国产品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德国是欧盟成员,但仍然十分重视支持国内企业。一些地方政府污水处理和能源供应等符合欧盟规定的项目,并未在欧盟范围内公开招标。即使在欧盟范围内公开招标,德国政府也会尽可能将采购合同给本国企业,减少其他欧盟成员企业中标机会。 \r\n \r\n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媒体上表示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采购不但没有歧视外国产品,反倒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排斥国货的现象。比如,在装备制造业招标采购活动中,一些招标文件中设置歧视性条件、违法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做法就比较突出。消除“国货歧视”,仍是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r\n 支持政策逐步强化 自主品牌成长再获机遇 \r\n 据了解,我国有关公务车采购的政策规定可以追溯到19年前:1994年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以上干部,今后应使用国产轿车”,但是没有明确“国产”的概念。 \r\n 伴随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逐渐出现在相关规定中。2011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的“双18”条例,提出对公务车采购进行改革,要求一般公务车的排气量从2.0升降低到1.8升,价格从25万元降低到18万元。“双18”条例对小排量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支持,给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各方的呼吁和持续推动下,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合资车型排除在外,入选的412款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产品。 \r\n 对于2013年前后,来自各种渠道的关于公务车采购将向自主品牌进一步倾斜的消息,业界颇为关注。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公务车采购这一新动向,意味着我国公务车市场被跨国汽车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将被打破,自主品牌汽车未来将在公务车行列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 \r\n \r\n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自主品牌企业无论是在车型种类、品质与售后保障,还是产品技术和性能上,与合资品牌产品的差距都不是很大。所以,自主品牌挑起公车采购大梁是绰绰有余的。 \r\n \r\n 笔者认为,政府的支持、引导是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约束性目标及相关扶持政策,自主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记者 王日谭)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