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积极探索,编织追溯明确的“责任网”,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催生出一个繁荣有序的招投标市场。2011年,合肥招投标中心累计受理项目3814个,进场交易预算金额累计为729.78亿元,实际交易总额达597.7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r\n \r\n “让‘红灯’亮在越轨前,把每一个可能的疏漏都用规章制度‘堵’上。”合肥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局长黄卫东说。5年多来,合肥市在招投标领域出台了80多个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政府规范、部门操作和行政监察3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打造了一条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制度链”。 \r\n \r\n 招投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专家评审,在合肥市招投标中心的评标专家库中在库人数已高达5668人,涵盖工程、货物和服务3大类近140个专业。招投标中,所有信息均在合肥招投标网站上公布,网站日均点击率已达10万人次,居市直门户网站前列,任何一家想参加竞标的企业均可直接下载招标资料。通过建立电子辅助评标、投标交费网上支付和结算等系统,合肥市实现了“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关系找网络,不找人员找平台”的新招投标模式。 \r\n \r\n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在制度建设中,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跨行业”措施,将“责任网”编织密实。如果有关行政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将视情节给予效能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招投标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效能被首次纳入责任追究的范畴。如工作人员在交易过程中工作不主动、措施不落实,将被问责。 \r\n \r\n 合肥市以制度管理市场,保障了市场交易的扩张,结出了丰硕成果。合肥市招投标交易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权、版权交易、环境能源、农村产权、行政事业单位房屋招租、法院罚没资产处置等一个个新领域纷纷选择进入。 \r\n \r\n 招投标“合肥模式”引起全国关注,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在省内外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一些城市还将工程、产权、土地出让等重大的招投标项目放在了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进行。2011年,外地市及非市属投资进场交易项目207个,预算金额累计61.14亿元,中标金额累计49.62亿元。 \r\n \r\n 制度创新打造的“阳光平台”,同时堵塞了腐败的缝隙。5年来,通过合肥招投标交易平台共完成项目交易15416个,交易金额2086亿元,累计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636.23亿元,交易总量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前列。截至目前,该市在招投标活动中未出现打招呼、批条子等干预、插手招投标现象以及干部腐败等问题,为合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记者:白海星 通讯员:杨楠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