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6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河南省郑州举行,全国10万医药人士齐聚中原。针对近日频频揭露暴利药事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医院市场被分割成两块,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造成药价虚高顽疾仍存,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则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而引发药价虚低。 \r\n \r\n 医药行业正呼吁用《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替代基药招标的双信封制。伴随基本药物制度相关配套政策调整,扩大实施范围,调整目录和招标政策,或将成为解决“药价虚高”与“药价虚低”两个极端问题的一个契机。 \r\n \r\n 基药目录不断扩张政策被指“天生不足” \r\n \r\n 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的“重头戏”,但在三年的新医改过程中,仅仅是基药目录的制定就不断“朝令夕改”,至今仍在不断调整当中。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基药政策本来就“先天不足”,“基本医疗病种目录缺位,才导致基本药物扩张无边界。” \r\n \r\n 据了解,基药制度是2009年8月国务院医改办正式启动的新医改重头戏之一,涉及基药目录出台、国家统一定价、地方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全国二级以下基层医院零差价销售和医保高报销比例等配套政策。 \r\n \r\n 自国家公布307种基本药物目录以来,基药目录一直在不断扩大。2009年,卫生部先出台了涵盖307个品种的基层版基药目录。随后各省又出台了“省增补”的基药目录,每省平均增补188个品种,总计达5315个。增补以后,安徽又率先推出“省增配”基药目录,增配的基药数目多达5488个。以后可能还要将糖尿病、癌症等用药也纳入基药目录,出台一个所谓的“完整版”基药目录。 \r\n \r\n 于明德表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调研发现,基药目录不断扩张背后,其实就是基药销售零差率影响了基层医生用药的积极性。“医院补偿不到位,省里还好,市里就不到位了,到了县里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照顾到基层医生的利益,医生当然不愿意用基药了。” \r\n \r\n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认为,实际上医保甲类目录与国家307种基药都是全额报销,根本没有必要搞成两个独立的目录。“307种的基药目录要扩容,不能超过500多种的医保甲类目录,或者就以医保甲类目录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就行了。” \r\n \r\n 基药价格“虚低”致断供局面或将改变 \r\n \r\n 虽然基药品种一直在增加,但许多基药产品却面临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因而中标后无奈断供的问题。广药集团潘高寿副总经理程宏辉就坦言,潘高寿的蛇胆川贝液入选基药目录,一支药的原材料采购平均成本价就要0.46元,但在一些省份同种产品的中标价才0.35元,“根本没法做。” \r\n \r\n 于明德认为,当初制定基药制度时要求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但执行中已变成了质量合格、价格优先。目前基药 招标中“质量+价格”的“双信封”制度实际上是“单信封”,即唯低价中标。 \r\n \r\n 据申银万国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罗鶄介绍,安徽基药招标实施一年的数据显示,安徽全省采购金额只有10.97亿元,而当初的设想全国采购量为1000亿,安徽曾承诺的采购总额高达388亿元。“可见实际采购金额是非常非常低的”。 \r\n \r\n “最低价格中标是错误导向。”于明德说。基本药物中标价“虚低”导致了包括生产企业断供或使用低劣原料以降低成本等问题,此前“普药大王”蜀中制药苹果皮风波、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断供等事件都可见一斑。为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经过征求意见起草了《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用其取代目前的“双信封”制度。“目前方案已经交给医改办评审”。(南方日报记者牛思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