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一次次安全事故中逐步丧失信任的中国地铁而言,新增添的任何一个丑闻,都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其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说,地铁项目建设只有真正在阳光下运作,才能消弭公众的重重疑虑,而现实却往往与普罗大众的愿望背道而驰。 \r\n \r\n 据新华网10月24日报道,在21日举行的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及6号线一期工程气体灭火系统项目招标中,一家公司在开标结束后还往投标文件箱里塞文件,明显违规,却偏偏中了标;塞文件的行为被录像逮个正着,多家公司联名投诉,录像却偏偏被覆盖了。 \r\n \r\n 接二连三的地铁安全事故早已在很多人心中投射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而令人不愿相信的是,这样一场全程都透着蹊跷并最终导致投诉者报警的闹剧,竟然又是发生地铁项目中。早在北京地铁电梯逆行事故以及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中,民众已经把矛头指向地铁项目招标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而此番曝出的昆明地铁招标猫腻,似乎正在给这些猜想以具体事例的印证。 \r\n \r\n 众所周知,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因为涉及公共安全,其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决策也应慎之又慎。作为地铁工程的一个基础应急设施,灭火系统更是必不可少,而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地铁运营风险的大小。血的教训在前,在此种项目的招标上疏忽大意甚至是暗箱操作,无异于拿民众的安全以及生命开玩笑。 \r\n \r\n 实际上,从地铁的项目审批到设备招标,从批准合约到技术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等这一系列运作过程是否公开透明,不仅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还关乎着万千民众的交通出行以及现代城市的公共安全。试想,如果连基础项目的招标都无法在阳光下进行,又何以保证今后地铁运营的安全? \r\n \r\n 更令人焦虑的是,说猫腻也好,漏洞亦罢,这或许还仅是整个运作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正如有评论人士质问的那样,“那些披着神圣外衣的项目背后,究竟潜伏着多少地铁设施招投标体制的垄断和权力寻租现象”。可我们目前一无所知,只是当地铁事故某一天再度发生之时,一个个鲜活而脆弱的生命又将默默地去面对那些难以承受之重和不可触摸之痛。 \r\n \r\n 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当关乎公共安全的地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乱象丛生,这条路线今后的运营也许只会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同样该庆幸的是,昆明地铁招标乱象将我国法律法规的滞后、政府监管的缺位,以及公众监督的不现实性等诸多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而这更像是一封举报信,不偏不倚地戳中了中国地铁建设的痛痒之处。(作者:周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