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合肥10月5日消息(记者车丽)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药价虚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安徽省基本药物中标却暴露出“药价虚低”甚至亏本中标的情况,也同样引发关注。比如,中标的“牛黄解毒片”,每袋12片仅买1毛钱,那么一片牛黄解毒片这种家庭常备的泻火解毒的中成药我们再熟知不过了。如果按照这个中标价格,它每片连1分钱都不到。这么低的中标药价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益处吗? \r\n 主持人:首先介绍下在安徽省的医药招标中,中标药品的价格? \r\n 记者:随着“2010年安徽省基本药物中标品种一览表”的公布,就因为其中某些中标品种的价格低得太“离谱”而引发了中药界的大讨论。除了你刚才提到的不到1分钱一片的“牛黄解毒片”以外,也有几款药同样遭遇了低价中标的浪潮。例如,“抗病毒,防治流感”最常用的板蓝根颗粒,中标的某品牌板蓝根颗粒所列出的价格仅仅每大包1块4,而这一包里有20小包,相当于一包板蓝根7分钱。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先生说,按照《中国药典》的标准核算的原辅料成本都高达每包3块7了,更不用说还要加上其他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及合理的期间费用与利润。再比如,中标的消炎利胆片,它是一种可清热、祛湿的非处方药。然而100片装价格仅有1块5;还有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参苓白术丸每袋100丸才4毛5。低价格本来是消费者期待的结果,然而超越物品原料价格的低价就不免令人心慌了。 \r\n 主持人:那么,这样超低的价格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r\n 记者:在中药行业,“只有药材的原料好,生产的中药疗效才有保障”,这是一个已经验证了千年的关于药材与药效直接相关的真理。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长海说,对于医药招标而言,价格是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医药企业最关键的是质量、疗效以及招标后的服务,价格不能低于原材料,水电等基本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对药材的高度依赖,使得不少中药企业受制于天气、产量,甚至市场投机行为,成本往往很难控制,这对中药产业的影响很大。比如,某媒体报道,有着340年历史的同仁堂,目前已经先后退出多个省份的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低价甚至超低价招标,是迫使这些企业“出局”的重要原因。作为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8月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共收录品种307个,其中中药品种102个。由于质量品牌优势明显,同仁堂一家就坐拥42个品种,占据中药目录四成之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近期同仁堂退出了好多省份的招标,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满足压低价格的要求。”,不少地方的招标根本不问价格,先统一砍掉15%、20%的价格再谈,这种有违市场以及科学的操作方式,让一些企业甚至被逼出了最低成本线。无独有偶,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中药企业,比如广药集团、神威药业、哈药集团、天津中新等在低价中标的风潮中,中标率都不高。 \r\n 主持人:比起那些被迫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队中暂时退出的企业,更现实的问题在于,那些已以超低价格中标的药物,它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它们质量有保障吗? \r\n 记者:事实上,相关监管部门已开始注意到各地招标中普遍存在的低价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处长郭剑英今年7月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表示说, “正在研究《国家基本药物价格调整原则依据》,”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基本药物定价后就发现,药品价格存在矛盾。他举例说, 每支9毛2的青霉素,招标采购最低价竟然可达3毛每支,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目前的地方招标中并不少见。国家发改委方面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日费用不足1元的品种已占到60%。招标环节降价明显的药品,目前在消费环节似乎依然存在虚高成分,有关部门如何通过调控手段既保障其正常供应又保证其质量水平,显然仍是不小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