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南京市纪委获悉,针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这一腐败“易发地带”,南京市在全国首建“e路阳光”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招投标平台。“e路阳光”运行一年多来,先后对市区307个标段、中标总价46.32亿元的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项目实施网上招标投标。一年来共曝光了72家企业“劣迹”。 \r\n 投标“门槛”被“量身定制” \r\n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近些年,南京市某区开发区与一建设工程公司多次合作,该公司以其信誉良好、质量过硬给开发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4月,开发区要对园区一块场地进行平整,工程涉及金额4000多万。领导暗示承办部门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该公司条件“量身定制”一些投标“门槛”,以助其中标。然而,当承办部门进入“e路阳光”平台编制招标文件时,系统显示的国家规定的“通用条款”根本无法变动,适合各工程特点的“专用条款”的编写全部用“蓝色字体”特别显现,过去常用的“特别办法”已经失灵,“没想到‘e路阳光’连这个不引人注意的‘暗洞’都堵住了!看来,现在要搞点猫腻实在是太难了!”承办人小张如此感慨。据南京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由于招标条件过于“个性化”,导致一些建筑公司无形中被排斥在外,失去参与竞争的机会,更为滋生腐败提供了空间。对此,“e路阳光”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程序规范功能,强力遏制“量身定制”行为,消除不公平竞争因素。 \r\n “曝光台”曝光160条不良记录 \r\n 今年5月,南京市某学校在“e路阳光”平台挂出校区景观工程项目招标公告。7月,此工程按招标文件规定如期开标评标。在评标时,“e路阳光”平台“相似度分析”系统提出警告:投标文件“相似度”过高,存有“串标”嫌疑……南京市建设主管部门当即介入调查,很快就查实3家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均系一人所做,目前正深入核查是否存在“串标围标”事实。一经查实,将给予相关单位6个月不得参与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处罚。在“e路阳光”的“信用平台”上,记者轻点鼠标,很轻松地就查询到了2600家参与南京建设工程交易的施工、代理、监理等单位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内容。据统计,截至日前,“e路阳光”的“曝光台”先后曝光160条不良记录,其中因串标围标、弄虚作假、违法转分包、拖欠民工工资等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有20家,人员5名;受到通报批评的企业52家,人员61名。被曝光的企业和个人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将受限制。 \r\n 远程异地评标先行“试水” \r\n 6月初,南京市某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即将开标。参与投标的某建筑公司仍然用老办法,开始打听自己熟悉的专家评委,准备“公关”一下,给予评标照顾。然而,反复打听也没能达到目的,让他感到纳闷:“我们参加的这种特殊专业评委就这么多,都不参加评标,这个标如何评审?”待中标结果公示后,这家建筑公司才得知:这次评标全部是通过“e路阳光”平台抽取外地专家,通过异地远程评标完成的。据介绍,在招投标市场,由于本地专家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评标过程出现专家评委“老面孔”多、部分专家评委成“常委”等现象,这为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南京市监察局负责人说,“e路阳光”评标专家库已经从本市的1400多人扩展到覆盖全省的3600多人;他们已通过“e路阳光”平台对远程异地评标先行“试水”,先后有45个标段采用异地远程评标,抽取外地评委140人次,各方反映良好。记者了解到,3月份南京主办了华东地区跨区域远程评标工作研讨会。会议达成共识:华东部分城市共同参与的工程建设领域跨区域远程评标系统,将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作者:吴德 岳飚 仇惠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