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华远高价投标北京两处包含保障房项目的地块,目前中标结果已经公布,华远一个也没中。华远当家人任志强近日发博文说,保障房项目在评标方面设立了类似"贸易保护"的特殊门槛,使得以前没有开发过保障房项目的房企处于竞争劣势。他还抱怨,华远本想多花几个亿跻身其中,可是"门票"太贵了。 \r\n 据悉,这两幅包含保障房地块的出让标书中明确规定:评标中是否承担或开发过保障性住房是评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及一定比例的印象分数。"这就等于为这两块地的招标设置了一道硬性的门槛,没有承担或建设过保障性住房的企业或者被挡在大门外,或者必须用其他的条件分数来弥补这些你必然会丢掉的分数,否则你就无法在评标中获胜并中标。"任志强表示,华远高价投标正是为了弥补因"先天不足"而丢失的评标分数。 \r\n 从更长远的看,任志强是想用几亿元的高价购买一张保障房准入的"门票",先用一次性的价格损失换取第一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经历,以便为今后的投标打下一个公平竞争的基础。然而,事与愿违,但任志强表示这个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 \r\n 令人奇怪的是,相关部门为什么要专门设立这样一道门槛,将更多的企业排除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大门之外呢?难道不应打开大门欢迎所有的企业参与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吗?任志强说:"所有设定的门槛都无疑是一种类似于贸易保护的非市场化工具,就像在设备采购时、贸易进出口时设置一道特殊要求,以便将更多的竞争者排除在大门之外一样。" \r\n 事实上,华远自2003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不管是出最高价还是中间价都颗粒无收,加之又没能力去用天价的方式举牌,因此在土地公开出让市场没有中过一次标。难怪任志强连发四问:"没干过保障房的企业就建不了保障房吗?历史上开发商配建安居、康居类保障房的经历不算吗?什么时候政府出台过正式的文件要求开发商还必须取得一个建保障住房的资格审定?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与设计标准会比商品房的要求更高或是技术标准更高吗?" \r\n 有业内人士表示,表面看来公平的投标已变成了一种无奈的游戏,北京中服地块的投标门槛在炮轰中被粉碎了,而其他投标中的"地雷"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