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颖 \r\n 184天,7000万参观人次,40万~80万人次日均人流,人均停留时间5~8小时,85%的参观者将至少在园区内用餐一次,光这一组数字就足以让世博美食参与者喜笑颜开。 \r\n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内一共开拓8.5万平方米的餐饮面积,而入选的近百家餐饮供应商将共享18亿元的消费大餐。 \r\n 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内蒙古小肥羊、苏州得月楼、浙江五芳斋等知名品牌将齐齐亮相于世博园浦东园区,俏江南、苏浙汇、洪长兴等也将倾巢而出,而味千拉面、吉野家、必胜客等快餐也在力求翻新花样。 \r\n 世博餐饮的角逐不仅仅是品牌、服务那么简单,赚足眼球的同时做的更是一门赚人气的生意。 \r\n 随着试运行的正式启动,世博大餐也已忙不迭地开炉起火,就等着一声令下,起锅上菜了。 \r\n 餐饮总动员 \r\n 去年10月底,世博园区完成了餐饮服务设施的三批招商。其实,从去年4月开始,先后有500多家海内外餐饮企业咨询相关事宜,近300家餐饮企业参加了世博园区内餐饮供应商的投标,并递交了相关的应征方案,最终胜出者仅为1/3。 \r\n 据记者了解,相关的应征方案包括原料采购、半成品配送、菜品出品等整个供应链条以及在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详细策划。经评审,入园的餐饮服务供应商涉及80个品牌公司或集团,其中九成在上海拥有店铺或供应链支持。 \r\n 为了迈入世博的门槛,摩拳擦掌者比比皆是。丽华快餐专门派管理层去日本爱知世博会,学习应对大型活动的餐饮经验,并投入大量成本将位于杨浦区的快餐工厂进行了设备升级。 \r\n 从未在大陆露过面的老董牛肉面则通过在会展设摊,积攒先期人气。同时,将自己的中央厨房从台北复制到了上海,在硬件上备足“弹粮”。 \r\n 根据市场调研,上海世博会每千人餐饮面积为200平方米,高于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每千人109平方米餐饮面积的水平。园区内的餐饮点分布在约40处,服务半径100~250平方米,基本每步行5分钟就可以达到一个就餐点,日供餐能力分别达到20万份、6万份和4万份,配合适量的中西式正餐、咖啡、茶坊、面包店、甜品店等。 \r\n 据记者了解,按照世博食品供应标准规定,原材料必须在供应基地接受安全可靠的检查,合格后将“佩戴”电子标签。入园时,这些原材料还需在世博园区外的“中心厨房”接受工作人员安全检查,验收合格后进入统一净菜或半成品加工操作步骤,再经物流中心预约确认后,由园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单位配送。 \r\n 不过,这套严格的准入标准也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一家入选餐饮企业的老总向记者坦言,物流配送规定在零点至凌晨6点,距离正式的餐饮供应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部分菜品对原材料有一定的新鲜度要求,经常是过了一定的时间段就无法正常使用了。”他说,“由于原材料的问题,现在我们只能把部分招牌菜给舍弃掉了,在优势上就落后一大截。” \r\n 觊觎后世博效应 \r\n 世博餐饮的盘子究竟能做多大?许多企业都还来不及细细盘算。 \r\n 统一方面只是肯定地告诉记者,至少世博园区内的店面收入将高于园区外的同类门店。而大手笔的百胜集团在世博园区内包括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共设有14家餐厅,其粗略预计,仅4家必胜客世博园餐厅日接待顾客有望超过6000人次。 \r\n 老董牛肉面董事长刘正雄则向记者透露,老董牛肉面在世博美食街的档位在世博期间的总收入将与其在台北8家门店一年的总收入持平。 \r\n 然而,顶着世博会餐饮供应商的头衔,对这些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在世博园区内的营收,他们更看重的是世博带来的影响力。在园区内热火朝天的干劲背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世博,寻求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与突破。 \r\n 年营业额在3亿左右的丽华快餐,试图借世博会进一步开拓上海市场,而真功夫则希望借助世博会餐饮供应的此次练兵来积累经验,以此来提高其争取广州亚运会餐饮配送的胜算。 \r\n 而上海捷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梅芳原本一直在考虑企业转型的问题,世博恰巧加速了这个过程。“世博会成为了一个契机,逼着我们把一直想做的事情立刻摆到日程上来。”今年年初,其带领公司团队完成了视觉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前台运营、后台、办公室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r\n 刘正雄则将借助世博机遇,将老董牛肉面正式进驻中国大陆市场,今年拟在上海新开10家分店,明后两年再将触角伸向长三角其他城市。 \r\n 上海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告诉记者,世博会对于入选餐饮企业而言重在品牌层面的打造。同时,对于其接下来为适应市场新发展,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也是一次很好的前战演练。 \r\n (记者乐琰对此文亦有贡献)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