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征求意见稿)》,由此预计两法实施条例出台的日期也不会太远。 \r\n 从200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到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再到当前的两个实施条例,可以说中国的公共采购法律体系在逐步地健全和完善,也愈加与国际相关协议和法律文件接轨。 \r\n 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交叉、冲突和矛盾。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部门的交叉和冲突。是由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商务等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有关行业和产业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还是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统一要求将货物工程服务的政府采购管理监督权放在财政部门?这其中自然包括招投标这一环节;二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包括采购人的界定和操作机构的界定。是通过集中采购机构还是进入工程交易中心?是各招标采购人自行招标采购还是集中招标采购?三是如何界定采购对象问题,主要是工程及其附属货物服务采购问题。这是在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工程货物和服务缺乏有效界定给现实工作带来较大的难题,即使两个条例征求意见稿里也没有明确区分这一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只是提到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归属工程项目。 \r\n 因而,两法未来8至10年内融合将是公共采购法的一种方向。招标投标从西方引进后已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三十年,而政府采购从1996年试点、2003年政府采购法出台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突出问题也考验着这两种法律制度的走向。 \r\n 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政府采购中的一种规范程序,或者招标投标作为国家的一种基本竞争制度长期保存发展下去,或将考验立法机构的智慧和勇气。 \r\n 不过,归根到底,招标投标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一种采购方式。对于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将会越来越规范。可以预见,在8到10年内,即2020年左右,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及其“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基本职能和规范公共资金(当前主要是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需要,一部涵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公共采购母法将会呈现在全社会面前。这里要重点提出的是:公共采购法的出现并不排斥招投标的发展,并不排斥非公共资金的招投标行为,而恰恰是对招投标更加适应中国形势下的科学发展。 \r\n 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r\n 一是理顺和规范好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职能。可以将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职能集中,由一个独立的部门行使管理权。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将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职能并存是可行的,关键是理顺两者的管理范围,更重要的是提升两者的管理层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公共采购管理部门独立行使工程货物和服务管理监督职能。管理职能重点是管理采购人(业主或招标人)、集中机构、工程交易机构或代理机构、供应商和评审专家的行为规范、工程货物服务的采购需求和程序规范、培训、监督和救济等工作。当然,管理权的集中不代表操作权的剥夺,各工程建设部门仍作为采购人(业主或招标人)从事与其职能相应的招标采购工作。 \r\n 二是建立以集中采购机构为主、部门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采购代理机构相补充的政府采购执行体系。集中采购机构设立应当充分考虑,比如设立一个为好还是设立两个集中采购机构为好?某部门是否设立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通用和专用采购如何区分?是设立公共工程采购中心、货物服务采购中心还是设立工程交易中心、招投标中心或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地可以根据实践设立,但应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应以“一级政府、一级采购”、重点规范“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作为基本原则;二是根据本地实际,如财力、政府采购总量来具体设置;三是结合两法的采购类型规定。如通用和专用集中采购分开;工程、货物服务等采购类型适当分开。四是厘清采购当事人职责,区分哪些属于采购人、哪些属于集中采购或采购代理等职责。五是操作机构的设置必须专业化,不能转委托。六是采购人、采购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的操作行为必须体现廉洁、透明、竞争、信用和规范的要求。七是深化改革和创新应当符合决策、监督和执行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 \r\n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征求意见的两个条例必须体现这些基本思路,由条例来厘清相关问题,适当的时候对两个法律具体条文作一定的修改。(作者:黄冬如 国际公共采购管理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