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检察院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中发现,工程竞标中,一些挂靠企业为了达到中标目的,不惜使用非法手段,是行贿犯罪的多发地带。该院曾于2005年向当地区政府提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推行廉政准人制度,加快建设体制改革等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院近年来又向区建设主管部门建议,对竞标政府工程的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该单位的经营、资信、规模和报名投标的项目经理业绩等情况,防止建筑领域挂靠企业的人员中标政府工程。该建议得到建设主管部门和区招标办的高度重视,区招标办于2005年11月份完善了《楚州区招标投标人资格审查办法》,要求在楚州区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必须对报名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调查。 \r\n \r\n (一) \r\n \r\n 新审核办法出台后,凡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在报名前招标办的工作人员都会及时通知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招标报名工作结束后,楚州区检察院和招标单位即邀请区建设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调查组,对报名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前,调查组针对每个工程的不同特点拟定《投标单位评分表》,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考察组成员按职能进行分工,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审核报名投标单位的财务状况即每年由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财务报表,招标办负责审核报名投标单位的资质证明和经营业绩等相关材料,招标单位负责审核报名投标单位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按照自身的职责分工,依据评分标准现场打分,由检察机关做现场监督,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查结束后,按照得分高低确定人围企业。 \r\n \r\n (二) \r\n 调查采用突击检查的形式,事先不通知报名单位,直接到其公司办公地点请其出示相关资料。由于突击检查不给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准备时间,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信。在楚州区客运总站工程招标活动中,共有15家企业报名投标,某省级建设安装公司淮安分公司报名的资质为特级企业,是所有报名企业中资质最高的。但调查组现场调查却发现该分公司的办公地点竟然是一个40多平方米的民居,在审核其财务报表时发现该公司2004年的财务报表与2003年的报表不一致,后发现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明显的造假现象,调查组当即将其排除出招标程序。 \r\n 2008年1月,漕运博物馆工程投标单位实地调查活动中,调查组电话联系一家扬州地区的报名企业,告诉该企业在报名时填写的联系人调查组需要到公司实地调查。该联系人在电话中找出种种借口推托,一会儿说本人不在扬州,一会儿说单位领导不在不方便接待,一会儿又讲单位保管资料的工作人员外出旅游了,不敢接受调查。 \r\n 一些参与调查的招标单位人员都有这样的感慨,实地调查与看书面资料完全不一样。如果只是看看投标文件,感觉投标企业都差不多,无法了解该企业的实际状况。而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报名企业的实力强弱通过比较一目了然。 \r\n \r\n (三) \r\n 为保证调查的廉洁、高效,楚州区检察院与建设部门领导对调查人员作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在调查时严禁接受调查单位吃请和财物;二是调查过程中,严格规定调查人员的伙食和住宿标准;三是在出发前制定科学的调查路线,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调查完毕。在楚州区纬四路工程招标调查活动中,共有16家单位报名,分布在全省各地,为保证工期,不影响工程进度,调查组成员带着面包和矿泉水赶路,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调查任务。负责筹建的局长王学龙说:“检察机关的专项预防是超低成本、超高效率、超值回报。” \r\n 据悉,自2005年年底以来,楚州区检察院共在16个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开展投标单位实地调查活动,经调查发现可能存在挂靠的企业共35家,有效降低了挂靠企业和人员中标政府重点工程的风险。由于监督的加强,楚州区建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也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9起下降到2008年的1起。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