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土地“挂招牌”、大建设寻找能工巧匠、企业资产寻找好买家,这些项目“托关系”没用,而是市场说了算。近年来,合肥推出全省、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行之作,产生显著的品牌效应,招投标“合肥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记者昨天从合肥招投标中心了解到,7年来,通过“招投标”累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3247个,总交易金额达到4578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1309亿元。 \r\n 年吸引700多个外省项目 \r\n 曙光商厦觅买家、地铁1号线找“工匠”、半汤温泉求设计……在合肥,这些都交给了“招投标”来做。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撤销建设、财政、国土等部门招投标监管和操作职能,统一整合到合肥市招管局和合肥招投标中心。将隶属建设、财政等7个部门涉及招投标的114项执法权,集中委托市招管局统一实施。 \r\n “大到一块土地,小到一辆车一套房,都可以挂到合肥的招投标市场交易。”合肥招投标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招投标“合肥模式”很有吸引力,很多外市甚至外省的项目都在合肥招投标,从2010年起,累计来肥进场交易的外地项目达700多个、交易额达300多亿元。 \r\n 关乎民生的合肥大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也是通过招投标为每一步敲定人选。以合肥地铁1号线建设来说,从方案设计、土建施工、工程监理、设备购买,都是通过招投标平台,邀请来自全国的企业来投标。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合肥制订“有效最低价”分级分类评标办法,引入“中位值”评审法,实现“强中选优、质优价适”。 \r\n 7年完成4578亿元公共资源交易 \r\n “关键是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来说了算。”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真正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关系找平台、不找人员找网络”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市场“无形之手”的功效发挥。 \r\n 近7年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指标连续突破2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和1200亿,由2007年的282.82亿元提高到2013年10月的1241.12亿元,年均增长32.5%。节约和增值资金由2007年的47.3亿元增加到2013年10月的420.05亿元,节约和增值年均增长50%。截至2013年10月底,合肥公共资源交易近7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3247个,总交易金额达到4578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1309亿元。 \r\n 将列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正面清单” \r\n 记者从合肥招投标中心了解到,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r\n “进一步放开市场,吸引更多的公共资源利用我们的平台进行交易,吸引更多的企业通过我们的平台参与到竞争中来。”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将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正面清单。稳步推进交通、通信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