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机构提高政采执行力系列报道•安徽行】 \r\n \r\n \r\n日前,记者一行前往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实地采访时,恰遇一位办完事准备离开的供应商。她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前来咨询近日即将实施的一个政府采购项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来这里,我根本没有‘求他们办事’的感觉。”她笑盈盈地说。 \r\n近年来,在追求采购规模效益、节约更多资金的同时,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的管理理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r\n重规模更重服务 \r\n1998年9月1日,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仅有从各处室调配的8名工作人员。当年共完成9个项目,预算资金1200万元。2011年,该中心共完成851个项目,预算资金达50.62亿元。14年来,累计办理采购项目6210个,完成采购规模207.55亿元,累计节约资金超过24亿元,较好地实现了集采机构设置之初节约资金、扩大采购规模的目标。 \r\n对于中心而言,在走过的14年间,2008年是意味深长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心成立10周年。在10周年纪念日时,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前往中心调研,充分肯定了中心在过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5个重点,即注重学习、注重能力、注重服务、注重平台建设、注重形象。 \r\n在省财政厅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中心加快机构建设和职能完善步伐,管理理念逐渐向增强服务意识、构建和谐采购环境倾斜,确立了“上规模、促规范、抓队伍、构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 \r\n“以前,我们注重规范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采购规模等刚性建设方面。后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狠下功夫。”在中心主任姜毅看来,建立服务优质、操作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集中采购管理服务体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转变是“应时而动”的,是集采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的必然举措。 \r\n细节处传递温馨 \r\n早就听闻中心办公环境别具特色,身临其境后,记者发现确实如此。 \r\n电梯出口处设有专供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使用的多功能查询机和液晶显示屏。轻点查询机屏幕,便可直接获取中心的工作规程、采购信息、质疑办法等,各项信息一目了然,十分便利。 \r\n开标室清新、柔和的装修风格也很独特,主席台上的座椅采用白色,台下投标人的座椅采用淡绿色。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通过清爽的布置,给投标供应商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 \r\n“会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平和宁静 积极主动”、“心态决定状态”、“践行沈浩精神 做好服务工作”……一句句言简意赅的话,被框在匾额里、挂在走廊两侧的墙壁上,这就是中心闻名全国的“警句墙”。 \r\n当记者问及“警句墙”的设计初衷时,姜毅解释道:“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有助于营造积极的采购文化氛围,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和精神风貌,也是激励供应商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 \r\n他指着一帧上书“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的匾额对记者说:“这句话就是提醒供应商理性对待评标结果。中标了,不能得意忘形;未中标,也不能恶意报复。” \r\n上门服务暖人心 \r\n集采机构也有“上门服务”?第一次听说时,记者着实困惑不已。听了姜毅的介绍,才明白怎么回事。 \r\n所谓“上门服务”,是指针对某些有特定需求或不了解政府采购程序的采购单位,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对接、政策宣传、项目回访等活动,帮助其解决采购活动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推动项目更好、更快地展开,促进合同履约。 \r\n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起,中心主任、副主任先后带队到省人大办、政府办、环保厅等40多个省直单位开展上门服务。2011年,中心还结合“创先争优”和“服务发展年”活动,专门制定“上门服务活动计划表”,把服务对象从省直单位向高校、军队和基层一线延伸,先后到安徽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省博物馆,省武警、地税和质检系统服务。 \r\n“2011年3月,我曾带领采购二科项目经办人员去安徽大学开展上门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建成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那是一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因为采购设备均为进口高科技科研设备,校方最关心的是大型进口产品国内招标采购、免税产品结算付款手续等问题。我们解答了校方的疑问,并对采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还就项目技术要求、参数编写等与校方充分沟通,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r\n“上门服务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采购效率,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也很赞同这种方式,我们还会坚持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信心十足地表示。(本报记者 戎素梅 袁瑞娟)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