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运行机制的建设有多重要?河北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会用实际成效给出答案。 \r\n 近年来,该中心深入推进政府采购运行和监控机制构建,形成了一整套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了采购规模和效益的提升:2009年、2010年连续2年采购金额突破30亿元,年均节约资金4亿多元。 \r\n 分段制+轮岗制 \r\n “做好采购实施不仅要夯实采购文件等基础工作,还要科学、规范地设置采购工作流程,我们认为这是防范廉政风险、提升采购效率和效益的刚性支撑。”中心主任辛培堂谈了自己对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的看法。2006年,中心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改以往采购项目由专人“一杆子”负责到底的运行机制,改由按法定采购流程将中心内设科室分成综合信息部、采购一部、采购二部、监督部等4个部门,形成了“四阶段工作制”。 \r\n 根据这一机制,综合信息部负责供应商资格注册、采购信息发布和标书发售,并负责受理采购需求,对采购项目进行登记编号;采购需求由综合信息部转至采购一部,一部根据采购人提供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制作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制作完成后,再经综合信息部转到采购二部,二部负责统筹安排开标时间,遵照采购文件组织开标、评审;开标完成后,再经综合信息部将项目资料转到监督部,监督部负责依据采购结果拟订中标通知书,起草和组织签订合同,并负责审核合同履约验收资料;监督部还负责对采购全过程实施监督和处理质疑事项,配合监管部门处理投诉。整个流程中,各部之间采购资料的传递,均通过综合信息部实现流转。 \r\n “我们的工作因‘链条式’的运作方式受益不少。”该中心工作人员深有体会地说,自从分段制运行以来,他们的切身体会是感到部门分工更细化了,岗位责任更明确了,在各个环节中实现了运行制衡,“我们把它比喻成我们工作的风险过滤机制。” \r\n 此外,在分段制的基础上,中心还实行管理和岗位轮换制,对领导分管业务、部长分管部门及采购业务人员工作岗位实行定期轮换,每年均进行不规律调整,以使人员得到全面的业务锻炼,提升综合素质,更有效地消除因长期固定岗位而产生的人情风、关系风,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 \r\n 四段制和轮岗制珠联璧合,形成了中心内部有效的内控机制。 \r\n 内部监督+对外公开 \r\n “我们一直在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理顺业务运作流程的基础上,中心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和修订了32项内部管理制度,内容涉及内部管理、采购项目运行、部门工作职责、廉政和作风建设、服务要求和质量等各方面。他们还将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集结成《河北省省级政府采购权力运行廉政风险制度汇编》,以此作为工作开展的规范和标准,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切实提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r\n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对政府采购运行过程的监督控制,中心制定了《监督部工作手册》,在政府采购业务办理中实行监督部全程监督,并将合同草拟、审核与验收等纳入监督部职能,将采购项目具体经办人员与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予以分离,有效强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更好地做到操作岗和监督岗相分离。 \r\n 与内部监督相辅相成的是中心创新各种形式落实公开透明原则的努力。据辛培堂介绍,在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方面,中心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无记名书面调查及每年组织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征集采购人、供应商等各方当事人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积极的态度和谦虚的姿态虚心接受批评,采纳建议,以及时对工作进行改进。 \r\n 此外,实行采购过程第三方介入是中心的另一举措。据悉,凡是重要项目,中心均主动邀请纪检、财政等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所有招标项目和重要的谈判项目中,邀请公证部门现场监督,以期通过外部监督的强化来提升中心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r\n 而对于采购人、供应商而言,公开业务项目办理流程不愧为一项最为直接的“便民”服务。利用悬挂告示牌、LED显示屏展示等方式,中心公开采购项目办理流程和工作制度,并印发办事须知,将工作流程、业务办理周期及相关流转环节清楚告知,最大限制地方便业务办理,也便于各当事人对中心工作进行监督。(记者 王晓清 通讯员 张永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