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20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公共采购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导致在华欧盟企业错失商机。这是继去年中国美国商会发表类似白皮书后的又一份报告,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尚在进行中,此举系美国、欧盟施压手段,真实意图为催促中国尽快大范围开放公共采购市场。 \r\n 中国公共采购蛋糕 \r\n 中国欧盟商会20日召集数十家中外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组织研究中国公共采购市场的调查报告——《中国的公共采购:欧盟企业在中国参与公共采购合同竞标的经验》,该报告直指中国公共采购中的诸多问题。 \r\n 根据该调查估算,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中国公共采购占的比重超过20%,市值估值超过7万亿人民币。 \r\n 欧盟商会的报告指责:“这类经济活动数量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但相关的监管框架却显得杂乱无章,例如政策不一致,实施情况也参差不齐。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效率和创新,并导致在华欧盟企业因此错失许多商机。” \r\n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戴杰说:“透明、一视同仁的监管方式对于这个巨大的市场至关重要。” \r\n 这样的“抱怨”,从中国美国商会去年在北京发布的2010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可以寻找到类似轨迹。 \r\n 在长期研究公共招标采购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丛虎看来,随着中国私人消费市场瓜分完毕,看到越来越大的中国公共采购市场,作为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发起者,美国、欧盟看上了中国公共采购大蛋糕,希望加快将中国拉进GPA,以打开中国的公共采购市场。 \r\n 谁在找茬? \r\n “中央或中央以下各级政府只能采购在《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列出的商品或服务,在全国或地方政府采购目录的拟定期间,未闻悉任何相关公众意见咨询活动。” 该报告指责的内容之一为——采购目录的拟定工作不透明。 \r\n 报告援引“某欧洲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的话说:“这看起来纯粹是一种保护主义。”此外,该报告还多次援引据称是来自欧盟企业的“埋怨”,但中国欧盟商会拒绝透露具体的企业名称,对提及的问题的覆盖面也未在报告中表述。 \r\n “完全是找茬!”王丛虎表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只列举需要采购的产品名录,例如桌子、椅子、电脑等,但不列举品牌,任何企业都不需要参与这一环节。 \r\n 此外,欧盟商会提供的新闻稿中将他们的“埋怨”归结为以下几点:对于即将开展的项目,难以获得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对项目的具体评估标准缺乏沟通;招标信息下放的趋势,导致更高成本和更低的透明度;公共采购授标流程的不公平;申诉程序差强人意。 \r\n 针对这些问题,王丛虎回应说:“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招标应提前20天通知,同时也明确规定通过指定媒体发布,欧盟企业应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评标方面,实行网上评标,程序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网上评分,供应商可以监督过程,沿海地区已经实现电子采购,中央正通过转移支付帮助西部地区实现电子采购;招投标中的申诉环节早有《招投标质疑投诉处理办法》规定,并非申诉无门……” \r\n 出价之争 \r\n 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或许还将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GPA是WTO的一项诸边协议,目标是促进成员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扩大国际贸易,由WTO成员自愿签署。 \r\n 中国目前是《政府采购协议》的观察员,在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承诺择机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2007 年 12 月 28 日,中国提交了其首个《政府采购协议》出价清单,但美国和欧盟却表示“深感失望”;2010 年 7 月 9 日,中国向《政府采购协议》提交了经过修订的出价清单。 \r\n 据悉,中国最新提交的《政府采购协议》出价清单在 2007 年出价清单的基础上,将施行期从开始时的15 年缩短为 5 年;新出价清单中新增了 15 个政府机构。 \r\n “中国的政府采购有一大部分(约为 80%)是在地方进行的,但《政府采购协议》控制清单中不含任何地方政府机构。同样,国有企业为公共项目进行的采购也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但纳入的国有企业的清单与初步出价清单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中国欧盟商会的白皮书表达出了“不满足”。 \r\n 这一点与中国美国商会去年的白皮书“要价”类似——采购实体应该全面囊括各级地方政府实体和其他实体,如国有企业或国家投资企业。而这也是目前中国与欧盟、美国的争议内容之一。 \r\n “中国国有企业大部分为上市公司,国有独资的企业很少很少,不应该强制纳入公共采购;在地方政府的问题上,各国体制不一样,美国也不是所有洲都开放。”王丛虎表示。 \r\n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肖北庚也曾表示,美方对于我国在“次级中央实体”范围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国家实体覆盖范围等方面要价过高。事实上,即使加入了GPA,美国依然沿用《购买美国产品法》,并以安全为由,否决了联想在美国国务院的中标项目。 \r\n 王丛虎认为,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中国已经提交了两次出价报告,而韩国的GPA谈判历程为17年,中国在欧盟和美国的责难之下被牵着鼻子走。 \r\n “中国应该慢下来,摸摸家底,到底进口产品占中国公共采购的多大比例,中国哪些行业比较弱需要扶持,哪些行业能与国际竞争力抗衡。” 王丛虎建议中国应该做好准备。(文/丁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