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取得监督覆盖面更宽、检查力度更大、监督效益更明显、惩防体系更完善的明显成效。”近日,谈到试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一年来的成效,宝安区纪检部门负责人如此表态。 \r\n 经过一年的试点,宝安区纪委监察局利用新体制新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不断推出权力运行监督新举措,实现了监督工作三项重大转变:监督资源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以惩处为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预防为主的贴身监督,粗放型监督转变为精细化监督。 \r\n 统一管理打破“同体监督”困局 \r\n 2009年6月5日,省纪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了“整合工作力量、理顺管理机制与增强工作成效”的试点工作目标要求。 \r\n 根据《意见》,在把握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宝安对全区10个街道纪检监察力量进行整合,设置了7个纪检监察派驻组,由区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 \r\n “派驻组具备了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改变了过去街道纪工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不力等‘同体监督’难以避免的现象;对干部统一使用、专职专用,使其从繁杂事务中抽身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纪检监察业务。”参与改革的一名派驻组成员颇有感触地表示,改革推动基层监督资源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纪检监察队伍在组织上、人员上、精力上实现了有效集聚,受街道掣肘少了,互相支持配合多了;冲在一线参与工作少了,通过监督检查推动工作多了;陷入利益纠葛的顾虑少了,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点子多了。 \r\n 贴身式监督拓展监督深广度 \r\n 长期以来,受工作力量等各种因素制约,宝安区纪委监察局对街道和区直部门进行监督,主要通过在面上开展教育和制度建设、在点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来实现,这种以惩处为主的事后监督,往往使监督工作陷于被动。 \r\n 如今,这种局面大大改观。结合纪检监察工作点多面广的实际,宝安区在试点中,摒弃面面俱到的监督思路,突出监督重点,攻克监督难点,使有限的监督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r\n 改革一年来,各派驻组通过列席会议、听取汇报、调阅资料、明察暗访等方式,逐步形成“事事有监督、时时有监督”的态势,将事后监督转变为预防为主的贴身监督。在监督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方面,各派驻组开展专项检查30多次,纠正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等问题22个。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派驻组成员列席驻在单位班子会议120多次,审查会议纪要400多份,纠正违反议事规则的问题52个。在监督“三重一大”事项方面,宝安区已普遍建立监督台账制度,详细备案驻在单位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详细信息,全面跟进、实时监督。 \r\n 精细化监督实现“内行监督外行” \r\n 2009年底,干了14年审计工作的范培川走马上任宝安区纪检监察第一派驻组组长,负责政府工程和政府采购领域的监督工作,他的组员包括了会计师和土木工程师等。“政府工程建设和采购一直是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的高危领域,专业人员的配备可以避免‘外行监督内行’。”范培川说。 \r\n 事实上,不仅仅是第一派驻组,针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以及司法、教育、医疗等领域腐败风险高且带有一定共性的实际,宝安区设立了3个派驻组进行集中监督,各派驻组分别配备3至4名精通监督对象业务的干部。 \r\n 一年来,驻区直部门的3个派驻组广泛深入调研,推出了一系列专业化监督举措。以派驻一组为例,该组先后推出了“对承揽方清单制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台账”等举措,有力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围标串标、违法分包、变更预算、偷工减料等问题。 \r\n 一年的改革也使宝安区纪检部门对于权力的监督日趋精细化。记者从宝安区纪委获悉,派驻组坚持执行“四个一”制度,即每办理一个案件,到发案单位召开一次座谈会,向发案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发出一封书面整改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建立健全一套防范制度,进行一次回访教育,有效提高了查办案件工作的“产品附加值”;同时,派驻组常驻街道办公,深入细致地掌握了隐藏在街道和社区信访问题背后的深层矛盾纠纷、各方主体诉求、细微症结所在,能够迅速找准工作切入点,及时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文/吴永奎 姚文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