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采用非政府采购方式将给财政资金的使用带来巨大的效率损失,因此加快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显得非常迫切。”10月16日,在第二届公共采购国际论坛上,上海金融学院副教授章辉如是说。他指出,非政府采购方式是指除政府集中采购以外的各支出采购单位的自行采购或购买。 \r\n 15年可节约2万亿元 \r\n 章辉和刘小川两位学者在提交的论文中对我国1992—2006年政府购买支出数据进行了测算,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全部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在其15年间“可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2717.82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4.25%”,但实际执行情况是,“由于政府购买采用非政府采购方式使得财政资金多支出10160.71亿元”。当然,由于数据来源及研究本身的某些限制,测算出的这些数字并不十分准确。章辉认为,这“只是做一个大概的描述,并以此说明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增强对政府采购效果的认同度。”他还强调,这里所指的政府购买仅包括“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和行政管理费”。 \r\n \r\n 七大问题困扰政府采购 \r\n \r\n 章辉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政府采购起步晚、速度快、问题多。目前,政府采购实践中存在七个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即“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采购周期较长;采购程序繁琐;价高质差、产品缺乏个性;地方(行业)保护;售后服务差;串谋与勾结”。其中有的问题,如“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已经引起了舆论和公众对政府采购的强烈质疑,若不加以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政府采购的执行力。 \r\n \r\n 笔者从国家审计署网站了解到,国家审计署2009年12月30日发布审计公告称,2008年度中央部门预算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共计45.17亿元。另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南省审计厅公布的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显示,2009年,全省财政编制政府采购预算11.5亿元,占各单位部门预算中应实行政府采购支出15.84亿元的72.6%,但全年政府采购实际支出64.81亿元。 \r\n \r\n 与会专家表示,像这种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根本原因还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采购预算透明度偏低,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缺乏标准化定量定额,因此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也是防止非政府采购方式效率损失的重要制度保证。 \r\n \r\n 三种因素导致效率损失 \r\n \r\n 在市场交易中,政府作为购买方,既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非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章辉和刘小川在论文中表示,政府购买采用非政府采购方式虽然在形式上与私人购买相同,但由于购买人、使用人、出资人主体上是分离的,因此,容易导致财政性资金的效率损失。 \r\n \r\n 他们认为,非政府采购方式的效率损失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是交易费用过高。非政府采购意味着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要在市场上搜寻、甄别、谈判、签约与履约,这些环节都存在成本开支和交易费用,很显然要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二是购买对象的地域保护。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地方和部门保护将限制供应商的数量,破坏市场竞争规则,进而影响到所购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更严重的是地域保护将滋生权力寻租、虚假招标、串标等腐败行为,增加财政资金监督的成本与难度。三是财政支出难以形成合力。政府购买可以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调控宏观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民族产业和新兴产业,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采用非政府采购方式不利于形成财政支出的合力,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功能将大打折扣。(文/青牛) \r\n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