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告
|
|
|
|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
|
|
|
山东省级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
发布时间: 2017-05-23 |
一、快步推进,改革实现“四个全覆盖”
(一)改革范围实现“全覆盖”。发挥后发优势,立足高点起步,坚持高点定位,实施“三步走”战略快步推进改革:2014年8月,一次性将省级860家改革单位和代理银行,除财政授权支付外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部纳入改革范围;2015年11月,全面取消“双轨并行”过渡模式,正式实施电子化运行管理;2016年8月,一次性将所有改革单位和代理银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纳入改革范围,实现了改革单位和改革资金“全覆盖”。
(二)业务管理实现“全覆盖”。坚持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放、管、服”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取消、优化、新增、完善“四项举措”,打造转账、公务卡还款、代扣代缴、柜台缴费、批量支付和现金业务“六条通道”,覆盖各类支付类型,满足各类业务需求,适应各类管理要求,实现了资金支付便捷与业务管理规范的有机统一,为国库集中支付树立了新标杆。
(三)支付核算实现“全覆盖”。坚持效率与规范并重,除现金业务外取消支票、汇票等纸质结算票据,以电子凭证取代延续千年的纸质凭证,支付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建立与支付凭证对应的电子凭证入账通知书管理制度,除一般支付信息外,增加预算项目、指标文号、经济分类科目等预算管理信息,用“一张凭证”打通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部门决算间的管理链条和数据通道,为解决“两张皮”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资金运行实现“全覆盖”。坚持把资金安全摆在首位,通过在财政、人行、代理银行三方对等部署电子凭证库安全支撑系统,建立数字证书“白名单”、电子套章签章校验及电子对账等安全机制,构建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线”,支付电子化安全标准和安全性能在全国处于最高端,为资金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多方共赢,改革实现“三个大幅提升”
自2014年8月改革启动以来,省级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通过电子化方式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13.95万笔、1470.82亿元,财政授权支付业务24.23万笔、30.18亿元,资金清算业务6920笔、1501亿元,实拨资金业务455笔、19.43亿元。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业务运转高效流畅,达到了“安全、便捷、高效”的改革目标。
——从“跑银行”到“点鼠标”,预算单位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改革前,预算单位办理支付业务需要逐笔打印、反复核对、手工签章、往返跑单,人车成本高,办事效率低。改革后,财务人员不必再填支票、跑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支付业务,节省了大量出行及票据费用,适应了公车改革和厉行节约新形势,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单位少跑腿”。资金支付彻底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最快几分钟即可到账,供应商对政府行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从“忙柜台”到“抓内控”,代理银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改革前,代理银行办理支付清算业务,需要经过柜台受理、稽核验章、系统操作、归集清算等多个环节,有效服务时间短,质量难以保证。改革后,通过建立电子凭证安全支撑系统与代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无缝衔接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业务处理“全自动”,不仅可以节省代理银行80%的柜台业务量,延长了服务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先清算、后支付”等违规操作的发生,为代理银行强化内控管理戴上了“紧箍咒”。
——从“力所不及”到“力所能及”,财政管控支付和防风险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长期面临支付功能不完备、支付信息不对称、支付核算不衔接等问题,不仅容易给违规支付以可乘之机,也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效能。改革后,通过打造“三个一”的国库集中支付新模式,财政管控支付和防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实现了支付“一个口子”。资金全部通过零余额账户“点对点”直达最终收款人,不再“绕道”中间账户“摆渡”,有利于增强支付透明度和管控力,为清理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创造条件。二是实现了核算“一张凭证”。支付信息与预算管理信息完整统一,有利于倒逼预算单位严格按预算使用资金,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三是实现了管理“一个平台”。资金运行全过程都处于平台监控之中,正向相互支撑、环环相扣、有效制衡,逆向相互印证、及时反馈、有效监督,为财政部门完整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财政监管、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管理将进一步实现由“力所不及”到“力所能及”的转变,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现更高层次改革目标,提供现代化的平台支撑。
三、扩面增效,推动改革继续走在前列
按照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规划,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推动改革继续前进、走在前列。一是深化省级改革。研究将所有预算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并同步实施电子化管理,为全面掌握资金支付预期、加强资金支付监管提供支撑;建立资金调度和国库现金管理电子化管理机制,加快国库资金调度速度,为建立最优库底余额制度、实现全省国库资金“大统筹”和“一盘棋”管理提供高效支撑。二是启动市级改革。按照“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建设规划,选择2个市先行启动市级改革试点,由易到难、由窄及宽梯次推进,逐步建立以省级为中心、市级为支点,辐射省市县乡“四级”的财政支付电子化管理网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