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津冀承接八大产业


 发布时间: 2017-05-23     

    重点提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获悉,由工信部等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目前已经定型,或于近期发布。 指导目录大致有八类重点产业,需要河北、天津来承接,分别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突破口之一的产业转移,正在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获悉,由工信部等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目前已经定型,或于近期发布。

指导目录大致有八类重点产业,需要河北、天津来承接,分别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

    “还有一些新的高端合作项目,例如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京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等。”知情人士表示,从一般产业到高端产业合作,以园区作为点来支撑,到京津、京冀产业带合作,由点到面,形成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

津冀承接八大重点产业

    去年6月7日至8日,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就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等工作,赴河北省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朱宏任召开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转移工作专题座谈会,决议制定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

    这次座谈会释放出有关部委将制定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的信号。据了解,当时的座谈会初步确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四大思路,一是梳理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情况、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拟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及每个领域转出的标准和原则;二是加快构建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将区位、港口、先进制造业等优势有效叠加;三是形成梯度规律,从高梯度转移到低梯度。北京的高端产业,如高新加工制造产业,应先往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地区转移,再逐渐转移至周边的秦皇岛、沧州、邯郸、邢台、衡水、保定等地,而研发环节则始终留在北京;四是把握产业转移机遇,把吸引人才作为工作着眼点。

    “现在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目前已经定型。”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或将于近期发布,确定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八大类重点转移产业。

    为何会重点点名这八大类产业?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李峰博士认为,一方面是立足于源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与三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相结合。

    “产业转移和三地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有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要考虑哪些产业在北京但不符合北京作为首都的定位,比如说商贸物流、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产业就属此类。”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同时,“这也是发挥三地产业比较优势的过程,考虑哪些产业津冀能够承接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交通保障等因素,从而确保产业转移能够落地生根”。

    事实上,诸如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在天津、河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以河北为例,河北现已有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六大新材料基地、九大新能源基地和九大生物工程基地来对接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为全面的京津冀产业布局做好准备。阿里巴巴、当当网、凡客、亚马逊、京东、唯品会等电商也已先行转移到天津武清。

    “这次北京是转出方,感觉好像是北京在‘甩包袱’,但其实是三地合作,初衷是希望把产业做大做强,因为北京空间资源有限。”李峰认为,上述产业转移到北京之外后,有利于重新凝练产业链,尤其是其与当地产业基础强强结合,实际上是区域资源整合的过程。

产业转移新思路

    而谈论产业转移,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便是,如何确保转移产业能够落地并发展?

    “通过园区和基地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前述知情人士介绍,因为园区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并且配套设施较完善。

在去年“226”座谈后,河北筛选了多个平台进行重点打造,对接京津冀。据他介绍,“在去年上半年,河北重新规范和整合开发区布局,形成196个省级开发区平台,用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力度很大。”

    实际上,通过园区对接的方式,在指导目录未出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去年北京经信委和河北工信厅光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已经组织北京的27个园区与河北的57个园区分批进行了4次产业对接。

    “他们还不光拿着产业来的,还拿着地图来的。”李峰表示,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突破口之一,和三地总体规划契合,也与三地本身规划相衔接。

    比如,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方,河北的计划是,以横向功能区加纵向产业清单的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在功能区划分上,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冀西北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对此,长期关注京津冀产业转移进展的李峰表示,这实际已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同时也是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整体思路的一个层面,相较以前,整体产业转移的思路更明确和清晰。

    一方面,产业协同与区域规划的整体思路相近,要破除“一亩三分地”理念,也就是说各地必须立足于当前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产业比较优势,而不是盲目追求一致。比如北京突出自身的知识、技术,天津突出自身的产业创新、研发,河北突出自身的战略支撑、高新技术。

    同时,产业转移思路和之前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单纯的产业转移,而是把产业转移和人口的迁徙、城镇化建设、生态保护这四方面协同在一起。

    此外,“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是市场力量,往产业链更高端走。”李峰认为,这需要让企业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政府力量很重要,市场力量同样不能忽略。

     他认为,在三地产业转移过程中,涉及财政分权的问题,是下一步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京津冀发展希望成为全国改革的示范区,破除行政区划成为协同发展的全国示范样本,这个过程中财政体制是一定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