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告
|
|
|
|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
|
|
|
PPP是大众还是小资?民企为何参与渠道有限?
|
发布时间: 2017-05-23 |
PPP模式如何避免虚热?如何在PPP项目拓宽民营企业的参与渠道,日前发改委PPP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领导韩志峰副司长:PPP确实很热,上到中央领导,下到基层百姓,包括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很关注,但是在热过程中也有隐忧,总觉得热就是在我们的讨论上,热在一些论坛上,甚至包括一些政策的制定上。PPP这个模式你再热要走得稳走得好,最终是我们的项目要做得好,项目要怎么做得好呢?我觉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个PPP项目区设计适合这个项目的它的合同,它的合作方案,它的融资结构它的回报机制,它的风险分担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把每个项目都做好,这个PPP热才能真正的落地,才能长久,否则的话,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虚热。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吴亚平:在PPP的政策导向上面,可能确实是存在一个导向上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从国际上来讲的话,PPP就是一个小资,它不是大众,它就是一个小资,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就是一个小资,这个小资的比例占公共投资的比例是多少,做得好的国家就是10%到15%,一般的国家就是3%到5%,说明什么呢?说明PPP这种模式跟我们传统的模式还是有很大不足,它可能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还有像目标和产出比较清晰的这样的项目,可能适合于做PPP项目,其他的就是回归大众,回归公建公营的角度,切实要给地方政府一个清晰的表达。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徐成彬:我们有一些切身的认识,在社会资本中的话,社会资本的所有制结构里面的话民间投资占的比重比较少,这个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现在在国外对我们国内的PPP评判的时候,往往说我们中国搞的PPP,第二个P是国有企业为主,但是我们再调研的时候感觉到也有一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行业的分类来说,从行业类型来说,主要是投资商品比较少的,或者是模式比较成熟的一些行业,像我们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这一类的项目,我们这一次调研民间资本的比例比较高,而对于这一轮投资像公众像地铁,像个别地方都在推地方管廊,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我认为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互信机制,政府可能不信任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不信任政府,尤其对于现在,防腐这个方面的要求,如果政府把授权给民营企业,如果不好,民营企业可能跑路,政府从责任划分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大的方面质疑,至少在防腐方面没有这个方面的质疑。 第二个问题是融资投资,都是理性的,都是要不能吃亏的,不是做慈善事业的,从我们调研也可以感觉到,融资成本都是过高,社会不能接受,或者是融资成本过低,社会资本不能接受,这个是要求回报率低于社会资本要求的最低回报率,导致这个项目谈不成,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我刚才也提到,在国有企业在融资成本,债务资金成本,绝大部分的项目还是靠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渠道,现在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是开发性金融,比如我们的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民营企业在贷款的时候,可能贷不着,内部有规定,像这种它只贷给国有企业,像民营都不允许贷,在这一块从政策规定都一个启示所以这一块也导致我们的民营资本不敢投,投进来的话可能融资成本过高的话,导致这个项目的收益率来说的话是亏的,这样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不愿意有这个风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