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中央高校可自行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提速注入了强心剂。对于各种通用类产品,高校日后该如何采购呢?笔者认为,借助大型电商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行性分析
笔者自2012年开始探索高校采购与电商采购的兼容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比较,笔者发现,电商采购具有质量相对可靠、价格合理偏低、过程透明廉洁、高效便捷等优势。
一是质量相对可靠。电商自营的大部分商品来自与厂商的合作,同时由厂商提供质量保障服务,减少了各级代理商的流通环节。对电商而言,如果为牟取暴利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注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是容易形成合理低价。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采购,通常会在采购前对比不同电商的同款产品。这种习惯客观上迫使电商理性考虑货品如何定价才具有竞争力,而这种逻辑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消费者购买通用、标准产品时价格的相对合理性。
三是采购活动透明廉洁。目前的电商采购,不出现具体的销售人员与具体的采购人对接,所有工作均通过电商平台各个端口完成,实现线上交易,极大地规避了廉政风险,同时也为规范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避免虚开发票现象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四是流程高效快捷,大大压缩了买卖双方的时间成本。而具有自营商品的电商,一般也配备了自己的物流队伍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基本能保证1-2日内将产品送达采购人手中。
在高校采购中引入电商平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集中采购目录内的货物,技术、服务等标准相对统一,采购量一般较大。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央预算单位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目前该目录中的大部分产品已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销售。从采购人的角度看,使用电商平台采购各类通用产品,品种多样、方便快捷、质量可靠,其主动性也较高。据测算,高校采购实践中,师生采购的各类通用类商品,约有95%可在电商平台上找到对应的产品,这使得电商平台融入高校采购成为可能。
操作流程设计
实践中,如何实现电商平台与高校采购的无缝对接?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采购主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采购、付款、报账、验收等工作。基于此,笔者作如下建议:
依托现有采购平台,开发适合高校使用的客户端或APP。电商可为每所高校提供一个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分级管理账号(一级管理账号为审核账号,二级管理账号为采购人账号)。每位教职工通过手机号码完成电商平台的注册,通过采购人账号登录平台,选择满足需求的商品,填写配送地址等信息,完成采购信息填报工作。
具体程序可为:教职工完成填报工作后,将采购信息推送至审核账号,并根据各高校管理要求,提交采购信息的书面资料至采购主管部门审核备案;采购主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采购信息传送至电商对应的采购信息接收端;电商根据采购信息配送货物、收款、提供发票和书面采购合同;教职工在学校主管部门完成报账、合同签订和固定资产办理等工作,将签订好的合同扫描件上传至采购人账号对应的项目,对本次采购活动作出评价和意见、建议反馈;电商通过采购人的评价和反馈,跟踪后续履约情况,保证售后服务质量。
重点难点
根据笔者所在高校近年来通用货物采购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笔者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电商平台的统计、查询、分析功能。电商平台建设应从高校实际采购需求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求出发,完善各级管理账号的统计、查询、分析功能,涵盖采购金额、采购品目、供货服务评价、产品质量评价、售后服务评价等,为规范高校采购工作和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做好数据保密工作,确保用户各类信息不受侵犯。
三是做好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权限设定。如,电商平台客户端可推出短信提醒功能,确保采购人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审核账号可对采购人账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确保采购人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采购活动。
四是稳步推进,个别商品不宜通过电商平台实施采购。如在电商平台上采购量或评价量较小的,或对于大部分采购人来说,并非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通用类货物,则需采用其他采购方式解决,避免出现价格畸高现象。(罗坚:华南理工大学招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