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告
|
|
|
|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
|
|
|
故宫修缮事件的症结与解决之道
|
发布时间: 2016-12-30 |
近日,故宫修缮采购事件一经曝出,备受关注。事件起源于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计划持续到2020年。但在2014年至2015年间,修缮工程突然中止。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给出的终止原因有两点颇受业内关注,其一是招投标的中标单位属于临时组建的没有修缮能力的工程队伍;二是政府采购操作下的材料,货比三家后价低质不优。因此单院长上报全国政协领导,获批“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将项目由“一般工程项目”改为“研究性保护项目”,修复工作才得以重新开始运作。 这个案例因其技术和重要程度显示出了其独特性,但深层剖析体现出得还是招标采购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案中被叫停的现象反映了什么根本问题?在现有的体制制度下如果解决?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所长赵勇认为,“采购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工作不相适应”及“相关人员的认识水平不到位”是导致本案困局的两大重要因素。多数高校并未设立招标采购专业或研究方向,全国数十万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非专业出身,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更少有研究新的采购技术、提高自身的采购技能,无法应对愈加广泛的采购内容和各部门的采购预期。同时,许多采购从业人员、管理者和监督人员认识水平不到位,一些人认为走了采购流程就等于圆满地完成了采购工作,忽略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些人认为公开招标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唯一方式,不知道还有其他采购方式也能实现有效竞争;一些人认为招标就等于最低价中标,不知道还有其他评标方法。尽管上述观点会令业内专家啼笑皆非,但是在社会上却广泛存在。 不同于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因其先买后建的特点,使得履约能力成了整个采购项目成败的关键。招标师、经济师倪剑龙分析,故官案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中标供应商是有履约能力的,采购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后来履约有问题。履约出问题了,不一定是供应商无力履约,有可能是不愿履约(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或者履约能力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履约。第二种可能是中标供应商本身就没有履约能力,因为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拿了一把错误的尺子去量,最终产生了一个错误的结果。这就与代理机构的能力密切相关了,应在制度上加强这方面的责任追究,三权分立,个人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应当更有利于采购效能的实现。 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是招标投标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故宫修缮这种技术性特殊的项目来说,潜在投标人真正进入投标或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入详细评审的门槛,也是招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和投标人的初次择优过程。确定资格审查方式,制定资格审查标准和方法,严格执行资格审查程序,按要求展开资格审查工作是整个招标投标过程的重要保障。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陈川生评价,资格审查就是核查履约能力,但是在现行市场秩序和道德环境下,评审的结果出现了扭曲,就会出问题。故宫案件的启示之一,是在现在环境条件,仅优化程序不够了,应认真审视程序中哪些出了问题,只有程序再造才可能产生质的转变。 导致招标投标活动种种问题的产生,绝不单是一方面的原因,所以改进也需多头并举。第一,注重高等院校采购专业课程的研究及开设,打造领域专才,理论与实操能力并行推进,为招标采购领域积聚人才资源。第二,注重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从当前现行的法律规定出发,就新型采购技能进行普及教育,结合实务操作案例,提高从业人员全方位能力与认识,推动行业整体人员素质提升。第三,制定采购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对自行采购或代理机构的实际操作人员实行责任追责,因人为疏忽或有意为之造成采购主体损失的,可向实际操作人提出追偿,涉及违法犯罪的,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第四,建立履约能力核查机制,不止局限于资质审查,记录履约情况,建立履约档案,供相关采购人参评,并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审查内容。第五,创新规范采购操作程序,更新观念,摒弃将节约成本作为衡量政府采购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对于古建维修等特殊性采购项目,将市场调研作为必须环节,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采购方式,加强对供应商的严格筛选。第六,对古建筑修缮和重建、复建等特殊采购项目的定额进行修改,在招标采购时,限定下浮率,确保合理收益,避免可能产生的偷工减料等不法行径。 我们应给予招标采购更多的发展空间,赋予招标采购现代的意义,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更好的找到症结并寻求解决之道,是一个行业崛起的根本,更是一个制度机制得以发展延续的关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