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
“现在很多方面都在发生重大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与经济转型相关的领域,也发生在与社会转型相关的领域,如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收入分配和消费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变化等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公开表示,这些变化意味着新的发展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判断会影响我们对未来工业转型的预测和对工业转型挑战的应对。
“中国工业经济正在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析,预计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在8.3%左右,比2013年下降1.4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增速合理区间可设置在7.5%-8.3%。
走向内生平衡增长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2012年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进入到个位数增长阶段,而且逐年降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介绍,当我国工业进入稳定的新常态之后,这种增速可能会略微回升。
根据《报告》,2012年和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仅仅为10%和9.7%,比2011年分别下降了3.9和4.2个百分点,且2014年1-10月份进一步下滑到8.4%。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调整下行,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且增长动力逐步走向内生平衡增长。预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在8.3%左右。
“8.3%将是1998年开始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度累计增速以来的最低点,体现了当前工业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黄群慧指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一增速较低,但却是在工业经济总量非常巨大的基础上取得的中高增速,因此十分来之不易。
《报告》分析,从月度来看,2014年上半年,总体上增长较为平稳,但进入了下半年以后,受国内固定资产放缓、国外市场波动、房地产投资下滑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速加快调整。具体来看,地方的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两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影响了工业经济增速。
首先是主动调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很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将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作为核心工作。例如,河北省2014年计划淘汰炼铁产能940.5万吨、炼钢产能320万吨,合计淘汰1260.5万吨钢铁产能;浙江省在治理水晶产业时,仅仅浦江一个县,就关停了13000家小的水晶企业。
其次是被动调整。2014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的加快上升导致部分低端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企业有的退出了市场,有的则作为“僵尸企业”存续下来,但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
合理区间为7.5%到8.5%
《报告》提出,2015年工业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稳中求进”依然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增速合理区间可设定为7.5%到8.5%。
对此,黄群慧介绍,进入2015年以后,“三期叠加”的影响会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一是工业经济将加速换挡,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将面临着传统动力减弱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支持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改革促调整”将进入关键期,价格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各方面改革措施可能会密集推出和实施。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有待进一步消化, 地方债风险、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需要高度戒备。
《报告》认为,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增速的合理区间设为7.5%~8.5%,这为“转方式、调结构”预留出足够的政策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