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举行的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上,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指出,下一步,将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推进PPP。 从各地实践看,PPP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有的省份提出的PPP项目数量多,投资总量很大,我们也进行了初步梳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也坦言,尽管目前项投数量多,但从全国看,签订合同的比率仅为10%~20%。
媒体报道说,有些地方政府在推出PPP项目库后,也面临一些苦恼。一位地方政府人士表示,在他们来接洽的各类机构团体无数,甚至一个项目有30多个机构介入商谈,可惜最终无法落到实处。“大家都明确提出想要多少点以上的回报,而且许多机构打算五年内回本赚一波走人。” 对PPP项目和社会资本方的要求与社会资本对利益的要求,两者矛盾难以突破,签约率非常低。
张恒利是北京安菱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参与过不少PPP项目,比如早期的北京第十水厂、鸟巢国家体育场等,他一直在关注PPP政策变化。在他看来,PPP应该是推出一种的新模式,甚至新的制度安排。 真正要让PPP叫好又叫座,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如何建立起成型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探索。”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指出,尤其是一些公共事业类的投资项目,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收费和收益来源,要真正吸引社会资本还面临难题。 “特许经营项目往往投资额大、周期长,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同时和各个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中介机构都有关,所以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可预期的合作和支持机制。”李亢指出,政府的诚信履约至关重要,对于保障投资者权益、稳定特许经营的预期、持续保障公用产品和公用服务供给十分关键,这都需要依靠法治手段,贯穿法治精神。
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推行PPP模式,地方政府管理理念要加快创新,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将政府工作重心从具体的项目运作,转到强调规则程序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法制信用环境营造等方面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