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谋划“十二五”科学发展新篇章 探索政府采购教研新模式——专访国际关系学院刘慧院长


 发布时间: 2017-05-22     

谋划“十二五”科学发展新篇章 探索政府采购教研新模式
\r\n
——专访国际关系学院刘慧院长

\r\n

\"\"

\r\n

国际关系学院刘慧院长

\r\n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勾画出了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蓝图。进入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首次集体学习,就是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课题,进一步把《规划纲要》落实到实处;两会期间,关注教育改革更是成为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种种事例表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从“启航”走向了“全面落实”。在这股热潮中,如何将教育模式与人才应用需求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就成为“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

\r\n

  一直以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将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政府采购领域倍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一直困扰行业政府、企业和相关院校的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一所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人材的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r\n

  近日,为了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学院在“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情况,《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新视野》编委会有关领导就探索政府采购教学新模式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国际关系学院刘慧院长。

\r\n

  治校方针: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r\n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由教育部管理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中央外事干部学校,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正是从这里受训后走向世界的。多年来,学院一直以特色院校著称。“所谓特色院校,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刘慧院长如是说。国际关系学院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在“特”上发展,即因“特殊”需求而建校,育“特殊”人才而立校,为“特殊”目标而改革。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的同时,实践“特校特办”的办学理念,坚持“少而精”的办学规模,通过内涵发展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r\n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入,上述作为行业特色型院校原?有的优势在逐步弱化。面对新形势,刘慧院长认为特色行业院校在改革和发展道路上面临3个新课题:一是用新的发展思路确定办学定位和满足需求;二是用新的增长方式解决面临的难题;三是建设和实现更加开放灵活的办学机制。新课题也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难题,例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和资源有限的问题。

\r\n

  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刘慧院长指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创新的思维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学校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有较深厚的基础。政府采购是一门新兴学科,实习基地既有校内又有校外,办得有声有色,教师和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学习,基地还有自己的学术刊物和网站,学生在各种基地参加实习科研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不同长度的实习。这一鲜明的特色还吸引了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

\r\n

  第一个研究“政府采购”科研机构的建立

\r\n

  为了更好的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刘慧院长介绍,2003年4月国际关系学院建置了“政府采购专业教研室”,2006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立了 “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IPMGP)”,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专门研究政府采购问题的科研机构。研究所正是由刘慧院长领衔主持,并聘请财政部、世界银行等专家为兼职研究员,开设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同时,研究所与国家财政部、商务部、世界银行等部门长期保持合作关系,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攻关研究。
\r\n 
\r\n  春华秋实,至今,研究所已成功完成省部项目6个,出版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学科方面的专著、教材9部,论文30余篇,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填补空白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参与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招标投标法律的立法工作,其中许多研究项目受到中央政府、国家部委的高度评价。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所已逐渐发展成为政府采购领域的理论学术科研中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参与国家有关项目的重要合作单位。

\r\n

  招标采购人才“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r\n

  招标采购是防止资料浪费,确保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上中国并不存在市场化意义上的政府采购制度,中国严重缺乏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现在政府采购政策部门以及采购中心的职员大都具有财政学科背景,没有从事采购交易活动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加之,政府采购实践本身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法律、政府采购和商业等领域的跨学科背景。这对高校在政府采购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挑战性,政府采购的教研模式也被各所高校提上了教学日程。

\r\n

  为此,刘慧院长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结合,共同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政府与高校的结合,主要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政策解读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企业与高校的结合,主要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在企业与高校结合方面,国信招标集团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建立的“中国招标采购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尤为引人注目。

\r\n

  刘慧院长特别谈到,国信招标集团是国内招标代理、咨询行业知名企业,承接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主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址建设、国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国家西气东 输工程、等数百项国家、地方重点工程的招标代理项目。同时,由于国信招标集团的政策、理论和实践经验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集团高层数名领导参与过国家《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工作,公司还参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中方咨询机构,参与起草《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并常年就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政策、理论和实务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或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学院与国信招标集团一直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r\n

  刘院长提到,为了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落到实处,2009年5月,国际关系学院与国信招标集团共同建立了“中国招标采购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2010 年11月29日,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专业政府采购方向研究生和08级政府采购方向本科生共50余人前往了国信招标集团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同时,2011年2月,国际关系学院正式聘任国信招标集团袁炳玉总裁、荆贵锁总工程师还有李继红副总工程师为兼职教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课程教学工作。
\r\n对此,刘院长认为,“中国招标采购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具体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开辟了中国招标采购科研、教学合作的新模式,为学院政府采购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辅助支持。同时,这一合作也密切了国信招标集团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关系,为国信招标集团和国际关系学院在理论研究能力上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架设了一座优势互补的桥梁。

\r\n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秘书长李小林曾对此事表示高度赞扬:这是招标采购行业的两位领军人物的联手之举,“基地”的建立就意味着中国招标采购行业诞生了新事物,一方面弥补了招标采购行业的空白,一方面也是优势互补、训练与研究的结合新模式尝试,这是招标采购行业值得庆贺的喜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业内就能体会到基地成立对整个行业的推动意义。

\r\n

  采访的最后,刘慧院长指出:北京目前正在建设世界城市,这一目标的设立对北京地区高校国际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关系学院虽然是中央部属院校,但由于地处首都,也必须主动适应北京的发展趋势,将教学科研与北京市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服务首都经济建设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国际关系学院将凝结全校人心,励精图治,努力在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上争创国内一流,力争跻身世界前列,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供稿:徐宁)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