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7个PPP项目退出项目库ppp要量力而行


 发布时间: 2017-05-22     

    今年8月份,江苏省财政厅核准退出了7个PPP试点项目,总投资97.18亿元。这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和广泛讨论。为何原因这些项目要退出?
舆情情况:
   1.盲目入库: 江苏一家大型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某负责人:一些项目退出PPP试点,问题不在于运行困难,而在于入库时的盲目。 一些地方政府比较热衷PPP,但对PPP的精髓认识不够深刻,满腔热血地将项目入库后才发现各种不易操控的问题,最后难免半途而废。
   2. 政府和企业对PPP没有清醒的认识: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PPP在国内是新事物,现在各地推出的PPP项目不少都是‘硬骨头’,风险大,周期长,投资回报不稳定。政府不能仅仅把它看成融资手段,企业也不能单纯靠PPP炒作概念。
3.新建改扩建用PPP操作麻烦:常州金坛区财政局有关人士个别项目既有新建也有改扩建,用PPP的方式操作较为麻烦,最后还是决定由区财政出资,不再招社会资本方了。
   4. 前期运作周期较长政府对对项目开工 要求紧 工期急:江苏省财政厅金融处有关人士: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项目PPP项目前期运作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已列入当地政府重要民生考核指标体系,对项目开工要求急,工期紧。据了解,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项目在2015年列入省财政PPP试点前,已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采取的是与上海城建集团BOT+股权转让模式。

\r\n

   5.建设和未来运营难以协调:常宜高速项目的退出则是由于其建设内容涉及两个市,一个市将此项目作为PPP模式申报,另一个市对此项目未作PPP设计,造成建设和未来运营难以协调。
   6.在PPP的道路上走不下去,可地方政府却硬着头皮要走: 不少项目在PPP的道路上走不下去,可地方政府却硬着头皮要走,因为觉得清退的影响大,领导面子挂不住。  
中国PPP还需量力而行
    日前,王天義曾在其著名的文章《中国PPP请量力而行》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国情、体量以及发展阶段不同,我们不好进行国家间的简单比对,但如果能力驾驭不了需求,其后果有二:一是项目满天飞就是落不了地;二是匆忙“硬着陆”,为未来埋下隐患和危机。因此,中国PPP模式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从政企两个主体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能力自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吴亚平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PPP模式。 PPP比较适合有较长后期经营的项目,如轨道交通项目、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等。融资不是PPP的主要目的;PPP是长期的合作,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合作,PPP的本意是让社会资本来经营,利用社会资本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来提高效率。绝大部分PPP项目是经营性项目,或者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主要通过政府政策来支持;准经营项目不能平衡财务的,需要政府给一定补贴,才能平衡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靠后期运营获得回报。
    民营资本民营资本在PPP模式中,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在PPP实际操作层面,民营企业仍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难和障碍。怎么突破这些障碍,需要从转变理念开始。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光大国际总经理王天义教授 民营企业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你有本事追求200%的回报,没人说你,市场说了算,但是做PPP你的理念要做彻底的调整,必须把追求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作为企业的最终的价值观,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过程中变化的考虑,能坚守住。如果这个理念不调整好,将来做PPP是有问题的。一个企业做私人产品可以追求高回报,但是做公共产品必须把你的理念调整到位,追求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只有这种理念到位了,你才能跟政府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第二是能力,比如投资融资能力,比如技术管理的能力。
    事实上,公共事业的国营、私营还是合作经营都只是提供的形式,而民众满意的优质公共服务才是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采取哪种形式。在经济政策上也要区别哪些领域由政府来做最为合适,哪些领域由企业来做最好,以及哪些领域两者合作才是提高企业业绩和生产能力的最佳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亦认为,PPP模式的推广不是“一锤子买卖”,其所涉行业的多样性、所涉地区条件的差异性和时间的长期性,决定了PPP决策需要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政府在推广PPP模式中应注意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r\n

\"\"

\r\n

关注本网微信了解更多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