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中国PPP请量力而行


 发布时间: 2017-05-22     

    中国自2014年初开始全面推进PPP模式的应用,至今仅两年半多,全国PPP项目数已超过1万个,投资规模达到12万亿元,而几个PPP大省单省就超过1千个项目和1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如此超短时间的“井喷”,是不是多了点?是不是快了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r\n

    前不久到访新加坡财政部公共项目管理中心(PPP中心),交流中得知,新加坡从2004年开始应用PPP模式,迄今全国总共只有13个PPP项目。加拿大高度重视PPP模式的应用,自1991年始用至今25年总共有237个PPP项目,规模约为1000亿加币。澳大利亚也是PPP模式应用成效比较好的国家,过去十年每年PPP项目落地数不超过10个,2015年落地项目9个,金额120亿澳元,创历史新高。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PPP模式的国家,截至2015年,PFI(PPP)项目数为722个,总金额577亿英镑。

\r\n

    由于国情、体量以及发展阶段不同,我们不好进行国家间的简单比对,但如果能力驾驭不了需求,其后果有二:一是项目满天飞就是落不了地;二是匆忙“硬着陆”,为未来埋下隐患和危机。因此,中国PPP模式的加快推进,迫切需要从政企两个主体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增强能力自信。

\r\n

    从政府方面,以下五大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r\n

    一是项目识别能力。PPP模式适用于哪些项目、不适用于哪些项目始终是困扰PPP应用的现实问题。在我看来,纯私人产品交给市场,用PPP模式提供私人产品是逆市场化的错举;纯公益产品交给政府,用PPP模式做纯公益产品是逆公益化的误判;准公共产品交给PPP,特别是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管理又复杂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PPP模式能更好地发挥效能。

\r\n

    二是模式设计能力。PPP有几十种不同模式,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选择恰当的PPP模式并进行优化设计。

\r\n

    三是伙伴选择能力。PPP本质上是“私家干了公家的活”,所以PPP中是公选私、政择企,如何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同时避免低价恶意竞争和“二次经营”的“骗婚”行为,政府必须能力有余。

\r\n

    四是财政支付能力。很多PPP项目是政府付费或财政补贴,新官必须理旧账,这应是PPP中政府不变的承诺。所以当届政府要量财力而行,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给继任者留下“力所能及”,也留下新的“用武之地”。

\r\n

五是项目监管能力。PPP项目往往都是涉及民生与公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运营期限长达二、三十年甚至有始无终,政府必须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监管,因为政府是社会责任的终极承担者。

\r\n

    从企业方面,以下三大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一是投资与融资能力。中国大部分基础设施类PPP项目投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地方政府都会要求企业进行投资、建设与运营,所以企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同时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富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

\r\n

    二是技术与管理能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但在相对垄断的PPP项目中也要长年稳定地体现出比政府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好的技术创新能力,让政府“物有所值”和“自叹不如”的感觉也是长年真实的。

\r\n

    三是定力。一方面,PPP企业二、三十年与政府合作,并在政府监管下向社会提供相对稳定也相对单调甚至简单重复的公共产品或服务,需要克服“疲倦感”与“乏味感”;另一方面,PPP企业必须克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冲动,把合理回报作为企业始终坚守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

\r\n

    中国PPP已经驶入快车道,唯有理念到位,规则到位,能力到位,我们才能开得快一点,载得多一些。中国PPP,请量力而行;中国PPP,请提力前行。

\r\n

 

\r\n

\"\"

\r\n

关注本网微信了解更多

\r\n

 

\r\n

 

\r\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