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设和谐的人际氛围。优秀人才更多地是在从事紧张的思维性工作,安谧又舒心的工作环境可以保证他们工作顺畅而有成效。因此,政府采购机构应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首先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工作人员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扫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其次是要建立灵活宽松的制度环境,采购人员由于独立自主意识强,往往不愿意被动地适应硬性工作规定,政府采购机构应抛弃刻板僵化的管理方式,使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再次是要营造和谐舒畅的人际环境,提倡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人格感情的相互认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依靠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工作人员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自觉自愿地发挥积极性和和创造性。 \r\n重视激励因素的应用。政府采购机构应认识到保健因素虽是必需的,但一旦使员工的不满意改观后,就不可能对人才开发起到更大的作用。要想使采购人员的工作激情更加积极,还必须从激励因素上入手。根据激励因素对政采人才开发的影响以及对政采人才开发的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r\n业绩激励。传统意义上的业绩激励,主要是靠物质奖励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但对工作人员增加奖金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是不行的,这种方式显得比较单一。事实上,一定的物质刺激是可以消除工作人员的不满,但却不能最终使其工作积极性增强,使其工作效率提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对采购人员进行业绩激励的方式很多,有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而在一定程度上,精神激励比物质鼓励更有效,更能提高采购人员的积极性,比如说对在采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能够发挥其聪明才智敢于创新的人员、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人员,可以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将其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岗位,给其安排更多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其更多的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晋升的机会等。 \r\n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情感激励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情感激励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成为比金钱更具激励效应的奖酬资源。钱不是万能的,高薪加福利不一定能挽留所有的人才。三国时期,曹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挽留关羽,赠金银送珠宝,三日一小宴,七日一大宴盛情款待,然而关羽并不为所动,仍然回到蜀国效力于刘备的车前马后。关羽不为金钱所动而被情感所留,只缘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刘备与曹操在争夺关羽这一帅才中取胜于情感这一瑰宝。受人重视、得到赏识、引起注意的愿望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最原始的动力之一。认可和赞赏的方式就是一种对人才进行奖励的最好形式。如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人才采取特殊待遇的奖励措施 (如配备通讯工具、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等)。此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应及时地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来激励他们成为优秀人才。 \r\n建立适合政采人才发展的考核体系。一套合理的考核体系将对人才开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首先要避免考核的短期行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周期性决定了需要对原来的考核方式做相应的调整,避免短期的急功近利行为,应实行滚动的考核方式。同时,应根据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明确考核指标,实行相对灵活的个性化的考核体系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采购工作人员实行有针对性的激励与考核方式,并注意引入管理者、工作人员不同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r\n要实施科学的评价激励制度。科学的评价激励制度是提高政采人才开发能力、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坚持评价标准社会化、科学化,确定不同的人才评价激励标准,突出实际贡献这一衡量尺度,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入手创新激励手段,使优秀的政采人才有名、有位、有利,使一切有利于采购工作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建立激发政采人才愿望的精神激励机制,实行声誉与地位双重的激励方式。政采人才对声誉的追求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良好的职业声誉增加了采购人员在人才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博弈能力,对政采人才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对政采人才进行地位激励不但会对政采人才群体形成巨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对于政采人才的管理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深化改革。逐步取消任命制,实行聘任制;打破采购人员职务待遇终身制,实行以能定职、按绩计酬、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倡导机会均等,优胜劣汰;摒弃只能上、不能下的做法,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从正反两个方面实施评价激励制度,使激励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r\n增加人才的自主权,让采购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采购过程中的有关决策。经常参与政府采购工作决策也体现出采购人员主人翁的精神,作为政府采购机构的领导不要过多地限制采购人员的发展,而要充分信任、敢于放权,给予采购人员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不要对采购人员的工作实施经常性的监管,而要扩大弹性的工范围,满足政采人才各方面的需求。对于在政府采购中能有效、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才,可以减少或撤除对他们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允许他们自主地选择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等。 \r\n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双因素”的一般规律在于,保健因素是基础性、前提性的,不具备它,也就不具备起码的资格和机会,而获取了它并不能说明拥有了竞争优势;激励因素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只有工作本身的激励才能唤起政采人才的工作热情。因此,我们在政府采购工作中,更应注意的是内在激励重于外在激励,在充分发挥外在激励因素的基础上,重视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政采人才的开发建设更有针对性,才能使政府采购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