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厂家能否增加授权、媒体价如何查证、地级市是否需要推行协议供货,种种难题让协议供货再次成为山东各级政府采购机构关注的焦点。 \r\n日前,由中国财经报社、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组委会、青岛市财政局共同举办的“抓住机遇,共建和谐采购”座谈会在青岛召开,山东省各级政府采购监管机构及集中采购机构、供应商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协议供货话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r\n厂家授权数量过少,媒体价无从查证,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制度约束,种种难题一直困扰着日照市的协议供货工作,这让日照市采购办主任刘军甚是无奈。对此,枣庄市采购办主任刘善忠也有同感,他说:“协议供货缺乏法律依据,点多面广,给监管工作带来难度,给精细化管理带来阻碍。” \r\n“我认为地市级目前不适合推行协议供货。”烟台市采购办主任任信美大胆地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一种粗放式管理,如果说要节约财政资金、体现政府采购规模效益,还是公开招标比较实惠,我们不能又回到分散采购的路子上去。”据任信美介绍,在烟台是不允许各预算单位随意采购办公用品,每季度汇总各预算单位需求后,集中打包进行公开招标,不仅采购价格比协议供货价格低,还便于对预算单位的管理。 \r\n不过,东营市采购办主任袭祥珠通过东营市的实践也总结出几条经验,他认为,只要有一套严密的立体监督措施,能够在更新换代、变更配置上做到严格跟踪、及时报告,通过严格程序、明确型号、明确上下限等措施,协议供货价格方面的变化还是能够控制的。 \r\n尽管各方意见不一,但青岛市仍在努力进行创新。会上,青岛市采购办主任谢宜豪介绍,青岛市刚刚把工程设计、工程咨询造价、工程测绘、竣工结算审计、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效益审计纳入协议供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r\n对于各地市的工作,刚刚就任山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的刘仁民表示,山东省政府采购工作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许多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尤其是此次财政厅又新设置了政府采购处,这表明厅党组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这项工作的强化,标志着山东省政府采购工作将走上一个新的起点。(王迎春) |